//one //
最近入了多肉的坑。
看着店里那些品种繁多的叫不上名字的可爱小植物,我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家。
店主看我这么热血沸腾的,好心建议我买个新手套餐先回去养着,练练手。
新手套餐里有十种多肉:花月夜,紫牡丹,春萌,粉月影,静夜,姬玉露,昂斯诺,蛛丝卷绢,莎莎女王,苯巴(名字都挺好听,但到现在我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还有工具,架子,花盆,肥料,土和铺面石。
把它们带回家之后我就开始搜索养多肉的攻略,还加入了老板建的微信群,以便有问题随时咨询。
我按照网上给的信息开始种多肉,种好之后擦干净花盆上沾的土,铺上铺面石,放在桌子上慢慢欣赏:这一盆小小的多肉看起来真是赏心悦目。
群里的大神说种好之后大概十天左右会长出新根,这期间叫服盆期,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晒太阳。
等长出新根来了就可以浇水晒太阳了。
多肉是一种喜阳耐干的植物,要尽可能多的晒太阳,这样颜色会很好看。
我本打算严格按照大神的指示来养育我的多肉,奈何我管不住自己的手。
我时不时的会扒拉扒拉土面,因为我发现多肉被我种歪了,我想给拨正了;
我看见叶面上有一些残留的灰尘和小石头,又用小刷子去刷叶子;
我把多肉整根给挖出来想看看到底有没有长新根……
好不容易等到服盆了,我迫不及待的给浇足了水,然后放在阳台上让它们沐浴在阳光下。
但是,大神又说了,刚浇完水不要晒太阳,这样水汽蒸发了容易得黑腐病。
应该先放在阴凉处通风过后再晒太阳……
虽然我的多肉目前长得还算不错,但是心里隐隐有些遗憾,如果我管住自己的手,步步都按大神说的来做,那我的肉肉可能会长得更好。
我甚至准备打算再买一批回来,更加精心地侍弄它们。
就好比玩游戏,大号练废了想再练个小号。
有人说养肉的过程是一次修神之旅,起点是新手,终点是大神。
旅途中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爱与勇气来做好它;
第二件是肉肉的事,你需要平和与耐心来等待它,包容她 成长中所有的美与丑;
第三件是分辨哪些事是你的事,哪些事是肉肉自己的事, 这需要智慧。
而智慧正是我们修神的成果。
// two//
这与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多么地相似啊!
总是有一个标准在那里,孩子要聪明,要活波,要懂礼貌,要学习好,要多才多艺……
家长卯足了劲把孩子往那个方向去培养,各种书,益智玩具,兴趣班,辅导班……
别人有的自己孩子也得有,生怕拉下一样自己家孩子就不如别人家的优秀。
生怕自己少做一样孩子就会与幻想中的理想宝宝擦肩而过。
可是却很少有家长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你想要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自无二的个体,性格不同,兴趣也不相同,如果都按照一个模式去培养而不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那么只可能培养出呆板无趣的呆子。
就好比养多肉一样,育儿不是所有正确方法的堆积,也不应该按照大神的指示亦步亦趋。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干涉,该放手时就放手。
管住了自己的心的同时也就管住了自己的手和嘴。
不要把过多地精力花费在孩子身上;
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
不要嘴巴不停地唠叨。
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去干涉或者改变这个规律都是不科学的。
其次要有耐心。
做好自己该做的,静待花开。
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
你着急也好,焦虑也罢,太阳还是在它该升起的时候升起,在它该落下的时候落下。
如果你坐上飞机,满世界的去追赶太阳,就只能落个身心俱疲的下场。
// three//
之前读过台湾作家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很有感触。
他说,
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爬的很慢,我感觉不耐烦。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希望它爬得快一些。
蜗牛也觉得很抱歉,它已经很努力了,可就是爬不快。
我抓狂了。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后来我放弃了,不管它了。
蜗牛在前面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我慢悠悠地跟在蜗牛后边,看到了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美景。
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和虫鸣。
我还看到了满天的繁星。
我感觉微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
哦,原来我听错了,上帝是让蜗牛带着我去散步啊!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我们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
从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探出头,捕捉世间的纯真和美好。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