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草摘自师北宸写作营
拒绝语言白痴让沟通事半功倍
让同事心平气和接纳反对意见
提意见不容易,听意见更难,我自己也经常被朋友说听不了反对意见,老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是村上春树写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说他每次写完一部长篇小说以后把他书稿发给他太太,然后太太提意见的时候他自己听完都觉得很难接受,但无论怎么样他说:“还是要告诉自己努力让平心静气去听,因为无论怎样只有听的了反对意见和不同意见才可以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并将作品打磨的更好”。
那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意见的场景。比如说‘运营’写了一个用户运营活动方案,互相看看有没有坑,有没有资源,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文案的建议,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奖品的一个建议,产品经理抛出来一个新的想法与市面上常规设计思路都不一样,那他一定也会容易招来很多的板砖。而对于标准化程度更低的领域,比如说我和大家讨论的写作。
如何写一篇新闻稿?
稿应该体现什么?
不应该体现什么?
这篇稿件的文笔好不好?
用的成语是不是准确?
逻辑是不是严谨?
基本上谁都可以来谈几句,那如果是设计领域的话可以提意见的人就更多了,我相信有些人也会有困惑:“为什么同事在和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提意见的语气、语调、以及准确度都特别好,听的人连连点头,但是到了自己提意见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的楞”。
比如刚说了两句对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提意见是个蛮复杂的过程。
提意见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对错,而是为了将问题讨论清楚,这是很多人在和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或者被提意见的时候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提意见的目的你要么是为了对某个项目商讨出更好的方案,要么就某个问题取得共识,或者有时候就是头脑风暴需要征求想法,所以我们这节课的标题虽然叫做:“反对意见,但反对不是提意见的目的”。
那接收意见的读者有可能是你的同事,也有可能是老板或者是合作伙伴,针对不同的人我们要有不同的提意见策略,所以呀在提意见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那提意见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提议见之前的工作①
在提意见之前要多倾听对方的想法。我们在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就是a还在说自己的看法,b就插话说:“唉,你不对。应该是这样,巴拉巴拉然后说一堆,所以呢,你在提意见之前应该先确保自己理解了对方。”
准备提意见之前的工作②
如果发现了问题,要尽早的提意见不要等到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后在再讲,比如说大家在讨论一个运营活动的过程中,你发现活动规则有漏洞,这个漏洞很有可能导致团队需要搭进去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后来活动上线这个不好的结果发生了,你如果说一句说:“啊,我早就知道,巴啦巴啦……”那于已经发生的糟糕的结果即于事无补别人也不会粘着你的好,但如果你能一早就提出来,很有可能会避免遭受很多损失。
准备提意见之前的工作③
提意见之前先仔细的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个好意见,有些人他是直性子听到不同的意见他会直接的表达但是在直接的表达之前最好能先过一下脑子思考一下意见是不是足够成熟,或者用商讨或者探讨的方式把它提出来,比如说:“你可以这么讲,我有一个不成数的想法,咱们一起探讨一下看看是不是也可以,那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别人对换讲的话,别人的接受度会高很多。”很多时候共识是激发出来的,如果你把握不准的时候就用探讨的方式把它提出来。
准备提意见之前的工作④
提前了解对方的沟通偏好。彼得·德鲁克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
这篇文章叫《年轻人如何管理自己》那在这篇文章里边他描述了两种类型的人。比如说有一些人是读者型,有一些人是听者型在与对方沟通之前你最好能更好先了解对方是偏好读,还是更偏好听。
在德鲁克的文章里面他举了艾森豪·威尔的例子来说明。艾森豪·威尔在担任欧盟最高统帅时非常受媒体的欢迎,无论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能够对答如流,当年非常崇拜他的这些记者却开始抱怨说:“他从来不正面回答问题,总是答非所问。”媒体嘲笑他回答问题的时候语无伦次甚至嘲笑他的糟蹋标准英语。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他自己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盟最高统帅时候,他的助手会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大会开始之前半个小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这样的话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但是呢,当他就任总统的时候,他开始举办可以让记者畅所欲言的招待会,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有听清楚过,所以艾森豪·格尔总统的案例可以让大家知道其实艾森豪·格尔他从来都不知道他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而不是一个听者型的人。
所以如果你在和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你应该去先了解对方是习惯于读还是习更惯于听。如果他更愿意读你可以用写方式跟对方沟通,如果他更愿意听你就别写可以用说的形式跟对方沟通。那提意见之前还有第五点。
准备提意见之前的工作⑤
如果你们双方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并且你们双方有建立起对事不对人的共同认知,提意见这件事情,一般是针对问题或者针对事情,而不是对双方个人,但是有时候有些人会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
尤其是中国人其实挺典型的,很多时候在乎面子听到负面意见的时候,容易以为是针对自己。
那比如说在外界的评论里面,像乔布士他是一个非常专横而且自以为是的人。
但是,乔布斯在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尤其是他在第二次回归苹果之后他很多时候都能听的进去同事的意见。
迪斯尼的CEO罗伯特·艾格曾经说过他说:“和他提问题的时候他总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和他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直言不讳,因为乔布斯能分的清提意见并不是对他本人的不尊重。”
那其实关于这段关于乔布斯的故事,可以在一本很好的书里找到《成为乔布斯》这是我自己觉的这个是关于乔布斯的很好的传记(题外话)。
做好提意见的准备工作之后你如何提意见也有很多要点要注意。
①你可以考虑尝试用一下三明治沟通法。
所谓的三明治沟通法就是一开始你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和认可对方有价值的地方,这部分的内容也是你真心认可对方的地方而不是虚伪假模假样。接下来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看法,最后你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感谢,有一些人更喜欢听别人夸奖,提意见之前肯定和夸奖对方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接下来的意见。
有一本书叫《发现心智模式》这本书的作者[爱心]张善峰[爱心]老师曾经和我分享过他在沟通中的原则
他在的原则是放下面子以直待人,先跟后待。
他这里的先跟后待就是先认同对方你觉的认同的地方再来表达你觉的不同的意见。
②合适的时间地点营造合适的氛围
我在前面的建议中提到了,如果发现问题应尽早提意见。那现在又要跟大家说又需要考虑时机考虑时间,考虑氛围,因为沟通其实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教条化的去理解我们的关于沟通的话题,因为他不是一个科学定律,不要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条件、任何场景、都采用一样的话题不然你会死的很惨。
即使是科学定理你也是要有限制条件的,更何况这不是一个科学定律。所以如果有时候大家开始争论,或者沟通中带有情绪的话那最好暂时先终止讨论,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先暂时搁置,找更好的时机去沟通,效果会更好,第一时间提出与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选择更适合的策略,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两条把它教条化的去理解。
③要解释意见背后的原因,意见是观点
意见背后的思考和原因要尽可能的解释给对方,这个时候就要尽可能的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比如你们在讨论做一个用户促销,那如果你的方式可以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用户购买,你可以列出数字来证明你的方案更优秀,这样的话就比较容易让对方理解和接受,而如果你只是从自己的感受泛泛而谈那对方接受的可能性就低,因为你的沟通缺少让对方理解的依据,你要给对方良好的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④不尝试改变对方也不强迫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通常的情况下,大家会希望自己的想法都能被对方认同和接受,那你要摆正自己的姿态,提意见是我自己的事情,而听不听是你的事情,你如果能以这样的姿态去跟别人对话,这样子的话双方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你也能把握一个比较好的沟通边界,因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改变,那你也不要尝试去改变别人,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握好你的沟通边界就可以了。
⑤不使用负面语言也不否定对方
无论你自己的意见是不是正确,不需要通过否定对方的方式来表明你自己正确,尤其不要通过否定对方的的方式来证明。这个问题我在沟通的时候其实也经常犯错,喜欢用不肯定对方的方式跟人相处,但是不肯定对方的方式真的不利于跟别人沟通。所以这也是我自己经常反思的一点,跟大家一起分享。
⑥相信对方的眼光与见解
你要相信对方有鉴别力和判断力,你要留给对方时间去思考和矫正你提出来的意见很有可能是你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对于意见接收方而言,他可能从来都没有这么思考过,如果对方一时之间没有接受也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和认知的盲点,你发现了对方的思维盲区和认知的盲点那对方不一定意识到了。所以呢有时候你提出意见之后让子弹飞一会儿,结果自然会呈现。
⑦不必一次提完很多意见
如果有时候我们有很多意见、又偏偏很多意见一次性全部抛出来,这样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这里也有例外,如果别人诚心希望寻求你的意见可以重新提出,因为别人找你就是想听你的意见,你不提反而是不够有诚意。
几个星期以前有一位公司的创始人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做一个分享。分享的话题是我在和多个知识付费平台合作之后为什么他们家课程推进增慢?我去分享的时候我一开头我就说:“我就当这是来参加吐槽大会,你们呢就是被吐槽的主嘉宾,如果有人看过吐槽大会,你会知道主嘉宾是接受所有人吐槽的对象的,另外我自己也强调自己的视角非常的主观,我也有我自己的片面的地方如果提的不对请大家多多担待。
写ppt的时候我还在担心自己是不是火力过猛,后来看到他们写了改变的行动意见,那显然是把我的意见听了进去,所以那别人邀请你来诚心提意见的时候你也应该本着对别人负责任的态度说出你的意见很庆幸我也采取了对方乐意倾听的方式。所以不要去怀疑对方真心诚意的态度,对后的结果对双方都是帮助,他提出的话题倒逼了我的思考,我思考的结果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文后讨论一下吗?你曾经最好的提意见的经历,或者最糟糕的提意见的经历是什么,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