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甚少,满腹疑问,浅谈几点感受吧。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庶——富——教,仿佛一个自然规律,如果“庶”是就是人口多的含义,那么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绝对够合格了,庶后而富,小时候家里人总管男人叫“劳动力”,说只要劳动力多,这家人一肯定会富,二肯定不会有人敢欺负。当实现了民族富强了之后,就是“教之”,重视文化的传播和教化了。为什么我要把这一节打出来,回顾当代——我们所熟知的时代,不也是“庶——富——教”的路线么,现在的中国在人口、生活质量已经提升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国家就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经过长期的浸透和准备,目前的中国,汉服盛行、民族音乐大放异彩,传统国学流行,我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厚重。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想到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把身边的人和事经营好,花足够香,远方的清风都会闻讯赶来。治理国家: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做人也亦是如此,即便有再远大的理想也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会一路吸引同行者和贵人相助,即使没有,那个远大的理想也会一点点靠近。
子曰:“’善人为官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善人为官,也需要一百年才可以遏制残暴去除杀戮,和后面的“欲速则不达”相呼应,一世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使命不是一世两世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把一些宏大的目标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去衡量和规划,比如治国为善,急功近利是肯定达不到效果的。再者进入生活,我们急功近利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对孩子拔苗助长,比如幻想暴富……
《子路》即此,还可以想象得到孔子说“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时那种傲娇的眼神和表情,想象不出来,也不好评论那代表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