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网名叫Rabbit,长我几岁,我私以称她为——兔子女士。结识她源于跑步,但深聊始于写作,更确切的说,是从单方面看她的文章开始。她的文字有对生活小确幸的描述,有对人生困惑之后的感悟,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得体会。她的表达,舒服、流畅、细腻、精准、坦荡,自成风格。
有例为证:
我最优先想起的部分是,她描述在书店三楼找书,一开始找不到,后来找到了,“定睛一看,书名也对,长舒一口气。先拍照,拍完也没立即拿书,隔着一步距离看了数分钟,就当是相隔已久的老朋友初见面的羞涩必要的距离感吧。”画面感十足!
这篇文章还有个故事,得从书的封面说起。这本书是一位浙江桐乡的中学语文老师写的,名叫苦李。早些年喜欢在博客上写文章,兔子女士喜欢看,相互往来便熟络了,得知兔子写一手好毛笔字,在出书之际求了她的墨宝,这隽秀的“道旁拾遗”便是出自兔子的笔迹。多么奇妙又兴奋的事啊,兔子一发朋友圈,我就看见了,一看见我也心动了。随即定购了苦李老师的这本书,因此有了下面的赠予:
接下来的半年里,我零零散散把书读完。书很轻松,像日记随笔,包罗了苦李老师的日常生活。有干农活的,有上坟的,有看球的,有给报纸投稿的,写狗狗,写朋友,写同事,写学生,写师长,追忆学生时代,推荐作家木心,写如何给小学文化的老婆读英文电影的中文字幕,还一起看小说一起点评,还有他女儿赴美交流实习的趣事等,朴实又生活。每次翻起它,都不由感慨,这是一本非正常途径落入我手的书,它的存在串联了一个奇妙的故事链,如此有趣!
回到兔子女士,她也不是没有缺点,她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我觉得我也是,而且比她糟糕,因此我俩互相说很像彼此,但我深知,我不如她。
她曾写过一篇教育孩子的心得,以下摘自她的《为了爱你,我愿意改变自己》
我们常常觉得爱别人,是想要对方变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其实不是,爱是,因为爱你,我愿意改变我自己。
爱是谦卑。爱是,你的一切都是好的,你是自由的。我因为爱你,需要改变我自己,让我变得更好,才配说“爱”你。
但这个时候的“我”,并不是没有主见捏圆是圆捏扁是扁的“我”,而是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知道怎么做才会更好的“我”。《萨提亚家庭治疗实录》这本书上说:“在生命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对个体应对能力的挑战。”所以,这个时候的“我”,是一个愿意主动应战、解决家庭问题的“我”。当我发觉态度强硬、强调规则与秩序并不能使你变得更好的时候,我转回头去改变我自己,改变我爱的方式。我从想改变你,变成改变我自己。
要相信柔软的力量。
对一个生命个体尊重、谦虚、诚恳,首先就是一个人应有的姿态。何况这个生命个体,是你的亲人。
她在你的尊重里习得尊重,谦虚里习得谦虚,诚恳里习得诚恳。你若有关心与体贴,她还可能习得关心与体贴。
关键是,当我柔软时,我感受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
我喜欢她的这句:“她在你的尊重里习得尊重,谦虚里习得谦虚,诚恳里习得诚恳。” 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急不来的活儿,你的世界就是你自己的投影。道理朴素,却又那么难做到。
一直欠着这篇日记,迟迟没有写,今天又到我值夜班,每逢值班必跑步,然而下午一场大雨,导致晚上无法执行,意外的多出了一个完整的夜晚,对着电脑写啊写,真惬意!愿将来有一天能和兔子女士一起约跑,愿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有柔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