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篇
你可能看过很多教育的书籍,告诉你这样或那样可以“制服”小神兽。
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方法,到自己头上时,才体会到什么叫无助到不可言说,诸多“套路”全部失灵。
“赏识教育”中,别人家孩子自信阳光,自己的孩子却被夸的虚荣爱炫耀;
“挫折教育”中,别人家孩子顽强勇敢,自己的孩子却被打压的胆小怯懦;
……
夸不对显得太假,骂不对造成逆反;
管的少是放任、不负责,管的多是束缚、压抑天性……
做了父母,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无力的“斗智斗勇”。
孩子的成长过程,无疑是一场以各种“冲突”为手段的持续而长久的亲子“战争”。
面对叛逆中的对抗、冲突,很多父母是容易烦躁、不安,甚至焦虑。
因为有“战争”没有策略;有“病”没有药。
今年疫情过后,小文陪读女儿在外地。
疫情期间攒了很多事务要处理,但人在外地,她除了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其他时间要么宅在出租屋内借助网络工作,要么开车当天往返工作地。
陪读的日子并不轻松,女儿好容易从一天的紧张学习中回到“家里”,愿意玩儿会儿手机,往往会到后半夜才能休息。
开始小文并没有觉得不妥,毕竟神经绷太紧,对学习也不利。
有一天中午回来,女儿要请假:“妈妈,我困,想在家补觉。”
“不行。”小文直接拒绝,看到面色沉下来的女儿,小文解释到:“如果困,那就晚上少玩儿手机,早睡一会儿,最好不要请假。”
谁知,女儿火药味十足的喊道:“早睡也是困,我要请假补觉,跟早睡晚睡,玩儿不玩儿手机有什么关系?”
小文继续解释着自己的逻辑,女儿坚持请假,根本不听,两个人就莫名的“争吵”起来,最后女儿赌气放下碗筷冲进卧室。
小文很纳闷:这孩子最近好像有些不太对,没说句两话就烦躁,对抗情绪极其明显,睡眠状态也不好。
“学习辛苦有压力是肯定的,但这不是直接理由”,依照对女儿的了解,小文很确定。
女儿原局带“丙辛合”,有什么不开心、不满意的地方不爱表达,总让自己猜。
既然“战争”已经开始,小文决定直面冲突解决问题。
丙辛合一旦生气,需要空间感,不愿与人交流。
想交流,需要让孩子有被满足的需求作为缓和的条件。
她直呼女儿全名再次简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转为缓和的语气:“学习毕竟是你的事儿,最终请假与否也由你决定。但我特别想知道自己哪里表达出了问题,会让你这么生气?”
女儿突然趴到被子上,伤心的哭起来:“你听听自己说话的语气,多强硬?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那么温柔,包容、理解我,我生气你会通过解读我的需求来想办法哄我开心。”
“可最近呢,每天都是忙活手头的事儿。回来跟你说话,都没有专注的倾听;全部注意力都对外,和我没有一点耐心。我是长大了,可我永远是你的闺女啊。这些天你生硬、没有温度,一点都不宠我、爱我、宝贝我了……这些天感觉回到家就不舒服,自己说什么好像都不对,你都是语气冷冷的……”女儿边说边委屈的大哭。
孩子本我“乙木”,喜欢回来和妈妈亲昵一会儿,但自己可能无意当中忽略了互动细节。
怪不得晚上也很少抱抱亲亲再睡,沟通两句话不顺耳就生气,原来是“乙庚合”的专属陪伴没有被满足,再加上丙辛合“打死也不说”的习惯作祟,女儿便一直暗自生气。。
而 “请假这件事情”只是个“传达情绪的媒介”而已。
女儿能够哭诉出来,说明已经试着走出带刺的“丙辛合”状态,小文轻轻扶住女儿的肩膀:“傻孩子,你永远是妈妈最宠爱的宝贝,来,转过身,让妈妈抱抱。”
女儿哭着靠在小文怀里,眼泪吧嗒吧嗒掉个不停。小文知道,“战争”结束了(愿意跟父母交流和拥抱,是“丙辛合”到“乙庚合”的转折点。借助时机,做好接下来乙庚合的互动,有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
“我都没注意到让你产生被忽略的感受了,妈妈太粗心了。这些天,看你不痛快,以为是累的不想跟我交流呢,原来我们之间是有误会,谢谢宝贝今天能让我清楚是怎么回事。”
小文和女儿开始细聊这些天彼此的想法、感受,误会瞬间化解。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明显柔软了起来,学习、睡眠状态也好起来。母女两个又回到了最初的和谐亲昵。
作为自小在父母“干涉”下长大的孩子,很多时候也不清楚自己的情绪和烦恼来自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解决问题。
说不清楚还要交流最让人烦躁,所以,他们才会拒绝和家长讨论。
孩子发动“战争”,无非是发泄压抑情绪(压抑来自于父母的不信任、指责、约束等)、申诉自认为的正当权利(多玩儿、不睡觉、得到爱和关注等)。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良好学习状态、健康身体状态、平和心理状态的根本。
作为父母,就要学会了解孩子在战争过程中外在表达方式隐藏的内心诉求是什么,引导他们梳理问题的根源。
而阴阳五行的规律解读,可以作为最直接的抓手,让我们了解孩子,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