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记忆分为工作记忆系统和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两大系统。
2.工作记忆系统效率高,但空间有限,只能存储7±2的信息组块。并且,如果一件事情结束,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很快会被清空。
3.长时工作记忆系统是你“忘了”之后还剩下的知识。是你内化结构化后的知识,是你意识自动化的知识,是你真正的知识储备。
4.所谓“学习知识”,是指将知识存储进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中,且做到随时能提取。这就是“学会”“学习效果”。
5.简洁地说,学习=存储+提取。“存储”是存储进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中,看你能记多久。“提取”是随时从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中提取,看你提取有多流畅。
6.提取力和存储力是负相关关系。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从这个角度看,刻意增加存储难度是对的。比如我的阅读流程模板,每个知识点都走一遍阅读流程,多耗时啊。但,值!
7.增强“存储”和“提取”能力的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加工。
8.存储端:组块化、图像化、格栅化。把知识加工结构化,用自己的话封装成组块;画脑图、画流程图、想象原理图等等,也是一种内化;格栅化我也不熟,搜了一下似乎是讲各领域融会贯通,或者说走通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
9.提取端:联想式调用、多场景调用。关联5个实例,提取5回,印象应该够深刻了。
10.每一次“提取”都是一次实践,实践这么重要是有原理的:每一次行动都可以在神经导电体外层包裹髓鞘质这层绝缘体。髓鞘质越多,自己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所以,行动的价值在于打造神经电流通路。
11.髓鞘质一旦形成很难分解,因此,这条神经电流通路一旦走通走熟,终生收益啊!反过来,同样因为髓鞘质很难分解,已经形成的不良通路(通常表现为不良习惯),你也别指望“消灭”它,正确的方法是舍弃它,不再使用,花力气重建一条正确的神经电流通路替代它。
12.以上种种操作,有一项原则:在一个组块没固化之前,别贪心学别的。学得再多形不成组块(尤其是组块与组块再组合的大组块、超大组块)没用。
13.总结,学习到底该怎么学?答案很明确了,那就是组块化、图像化、格栅化使劲折腾以内化,并刻意地多多调用。这,就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