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个孩子,见到长辈就恭敬地问候,笑着打招呼;你会称赞他有礼貌。
若听到诽谤不实的言论,不会当场发作,只会说是自己的问题,会给人台阶下;这样的孩子,你会表扬他有雅量。
取得了好成绩,会当众或记录下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朋友、家人等;你会由衷地赞叹这个有良心和感恩之心的举动。
平时总是衣着简朴、干净、整洁,不穿花哨的衣饰,头发指甲都干干净净,总是面带笑容的对人,这是一个心性成熟、自信,人人喜爱的品性。
这样的孩子,你我都希望拥有。
这样的品格,是来自于文化体系的建设,让孩子心里、行为举止上,有立人的标杆。
回过头来,看看自家的孩子,平时做家务吗?跟父母说心里话吗?
曾几何时,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一个家庭的重心。孩子和家长的对话,渐渐就是单一的作业、成绩和排名。
虎爸虎妈这一称呼,已经标识了不对等,传递了几重的焦虑。
学校,本是私塾的改良,除了数理化,做人的道理都是要教的。可是,现在您还能从课本里找到这些道理吗?
孩子是一张白纸,划上什么色彩,就呈现出什么图案。
曾有个邻居的孩子,成绩非常好,家长也很自豪。但有次等学校班车,车一到,只见他一个箭步就从长长的队伍后面冲到了车门口,扒开众人上了车。有些老实的孩子敢怒不敢言。
因为,他学习好,所以,为人处世可以排在次要的位置。
不再赘述学校对学习尖子是怎样的宠爱。顺理成章的成了学校的潜规则。
而人类有社会属性,做人往往是立人的根本。
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得让大家觉得,有你在,就很安心,希望能依赖你,就像一颗大树,树根很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吸收水分,养护自己的同时也能滋养在它底下生长的小草。这样不和人计较,让别人享受这个福泽,就是君子。谦虚又有担当的人,大家都喜欢。
我们古代的《四书-大学》里讲的,都是成为大人要学的东西。
孩子不懂这些,是因为没有人传授这些做人的道理。
马东说过,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的识字率没有超过5%或20%。从文明整个进程来说都没有超过这个比率。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和传承,透过千年历史烟雾的,都是那5%的人留下来的。如果一个社会只有5%的识字率,你当然看到的,都是精致的。
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体系里,饱含着做人的道理,殊途同归。孩子越早接触这些,越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前提是,我们做父母的,要能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复制出对应的品格。
樊登读书里讲过,复制品出了问题,一定是原件不对。
成熟、有担当的人品,在现今社会是稀缺的,但也是闪亮的,你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闪光点。
让这些品格,成为我们孩子身上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