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活淹没了理想,还是理想带乱了生活,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小时候理想是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小小的心怀揣着探索大大的世界的稚气。那个时候我的理想是当考古学家。小朋友总是喜欢极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和发现世间那些在他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至少我是这样的。学着影碟里面冒险者的样子,在地上摆好积木,在屋内骑着自行车,从一处到一处,好像环绕了整个地球,故作皱紧的眉头像是理解了万物。
少年的我,褪去了稚气,天天讨着父母说自己看不清东西要配一副眼镜。自以为戴上一副眼镜好像散发着按捺不住的智慧和成熟。年轻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还要摆上一副焦灼和沉重的表情,反而把复杂的事情看的漫不经心。倒是有点岁数的时候,经常学会佛系看淡复杂的事,小心翼翼的处理一件件小事。少年的我,在饭桌上,远房的亲戚问我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啊,我脱口而出:“我要做一名哲学家”。我总是比较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这个世界,然后一本正经的讲给愿意听的人。那个时候也有听众,也有人愿意屁颠屁颠跟在我身后听着我讲着一堆我所想讲的东西,看他们的表情或许懂或许不懂,但至少他听的很认真。
青年的我,变得更加义愤填膺。可能是眼中染进了世俗,可能是见到了不平,可能是见到了他们眼中所谓的真实的世界,可能是被迫成为习惯了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理想开始与金钱和权力保持亲密。期初是想成为权力最大的人,后来像大多数一样,想暴富、想发财、想过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生活。理想开始给现实让步,一个人什么时候的样子最卑微可怜?在欲望面前。生活将理想团团裹住,欲望等于理想,生活高于理想。那个时候的脑子里排满了豪车别墅实现计划表。
离开了校园的我,开始辗转在不同的城市,经过了深圳,暂居在杭州,又看过了几眼北京,就像小时候骑自行车经过不同积木堆积起的建筑一般。我喜欢一个人走在城市夜晚的街头,去感受一个城市在忙碌了一天后的余温。在北京那几个星期的周末我都会去到处走走,从清晨走到深夜,不知疲倦。其实没想到还是挺喜欢北京的这个城市的,北京这座城市给我一种陌生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就像是热恋中的恋人,每天聊着无感的日常,却总令人激情满满。这个时候的理想啊,是想多去几个城市,多去几个国家,去体验不同的城市的气息。像是旅行日记,或者想用镜头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读外卷书确实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会让你想读万卷书。读书不单是为了理解内容,更需要的是理解作者写文的缘由和想表达的东西,那隐晦在文字里的内容才更加可贵,所以当你行了万里路,有了更多经历,你才更想读读这些书。
再念一个小学就而立之年了吧。这个时候的理想大多数是找个好姑娘,为彼此的未来奋斗,买房、买车、考公、考研或者升职加薪。这个时候生活等于理想。这个时候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的理想啊,倒是有些返璞归真之味。想去做一名记者,我喜欢观察,并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并总结升华,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的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捡起课本,去念一些书,去攻读人文社科系的专业,找寻一些答案来佐证解释我眼中的世界。说到底,我喜欢那一种感觉,感受的感觉。既然上帝给了我生命,我就应该用它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此时此刻我的理想是感受生活,这个时候理想亲吻生活。
理想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理想总是充满着变数,可能是那个短裙长发的姑娘,可能是一次遥远的旅行,可能是难以重逢的重逢,可能是百万富翁,可能是智者,可能是没有,可能只是赶紧到明天。理想萌发于生活的热爱,也终将因为生活而被认清。
如果理想仅是用来麻醉眼下的生活,至少在今天的结束明天的开始,我憧憬着。
"未来,我会被我所爱的紧紧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