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么一段调侃医生的段子:
当了医生才知道没有法定节假日的;
当了医生才知道加班补贴是十块钱;
当了医生才知道彻夜不归那是可以被允许的;
当了医生才知道手机是要24小时开机的;
当了医生才知道假期是随时都可以取消的;
……
靠工资一辈子能有多少收入
医生很辛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一生从工作中能获得多少的收入呢?
假如医生工作年限是30年,就拿我所在的三四线城市为例,医生刚开始收入比较低,后来收入比较高,就算30年平均收入能达到20万的话,那一辈子的收入就是600万左右(退休后的收入没有纳入计算)。
如果拿这些收入很多一二线城市可能只够买一套房,但在本地一般可以买两套,但扣除自己与家庭的消费支出,显然要想实现财富自由还有很大的距离。
无论外面的人怎么看,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最多只能算是工薪家庭,收入虽然稳定,但谈不上丰厚,虽然在事业单位可以保证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一般很少人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我见过大多数医生情况是这样,拥有一两套房,有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孩子,家庭月收入在2万左右,只要量入为出,生活还是有一定的保障。如果混到大主任,孩子想在北大广深工作,咬咬牙也能付的起首付,一年出门旅行一两趟,算是典型的中国小康家庭。
可是,这样这样的家庭生活难说有什么自由,承担不了任何的意外,但凡遇到什么变故,对家庭来说都是不可承担的生命之重。于是,就算工作再苦再累,风险再高,也只能接受。可真的是只有这一种选择吗?
医生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在我接触的人当中,大家都很少想过这个问题,似乎大家都觉得别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照着做就好了,很多时候都被这忙碌的工作与生活占满了,也很难去思考这么宏大的话题。
但显然,医生相比其他行业,有更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救死扶伤。但对很多医生来讲,虽然会有一些成就感,但更多的则是把他看成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相比其他行业,很多人学医,也大多是冲着稳定、有一定的保障的又能实现一定的个人价值这个特点才进入这个行业的。但这一行有一个老规矩,那就是慢慢熬,靠着经验积累技术与人脉,靠着年资晋升获得一定的收入增长。
可医生也是高知识群体,从大学起,医生就比其他行业投入要更多,学习时间要更久,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付出都要更多,工作后更是如此,理应有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显然,这个更好的生活靠政府和单位不现实,那靠什么,只能靠我们自己。
有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吗?
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吗?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但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加倍努力,一切超“钱”看,这样就能变得更有钱。
有人去卷职称卷职务,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巴结领导,等待着升职加薪。有人去考研读博,搞科研,让别人另眼相看;还有人去搞副业,开诊所、做买卖,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政策的黑白地带。
还有人想做投资,可没有时间去学习,只能盲目跟风,结果却是,前几年听说P2P很赚钱,可最后有人暴雷惹;别人都炒房了,可现在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期;都说买基金稳赚不赔,可现在亏50%在那套着呢?
有人说努力并没有那么值钱,选择才重要。
假如你是去厂里拧螺丝,哪怕你比牛还勤劳,也是不可能致富的,因为你的价值创造种类就注定了你跟致富没关系,你创造的价值太小了,随便一台机器就比你强得多,那机器的成本是多少?你这个人也就配这么点了。
显然,凡是按份出售劳动时间的,除非你是顶级的律师或是顶级的医生,否则都不可能致富。因此,要让自己变值钱,还得先学会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才是变得值钱的关键
其实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可增值资产,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头脑更值钱,才能让自己变值钱!
很多人不愿意在投资自己上花钱,不愿意在提高认知上花钱。于是,只能在大家都在卷的职场上继续卷,年复一年,什么也没攒下来,反而让自己活得更焦虑。
跟前面说的一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算是投资自己,也得有所选择。我们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普通人的钱更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放在投资自己的未来上,才能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恶性循环。
有些人,他确实也在打磨技能,他打磨的是工地搬砖的技能,或者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技能,那无论他投入多少时间,他积攒下的技能多高超,都有可能未来被淘汰,那他一次时间想卖出去都难,更别说想卖更高的价格,依靠这个技能更值钱了。
因此,珍惜每一分钱,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足额正确投资自己才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时间当作朋友,不断的去积累,不断的去打磨自己的技能,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谁转型,越是起步的时候,越是要敢于投资未来,投资自己,这就是在积攒力量,积攒资本,等到自己真正变得值钱的时候才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