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 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
—— 星野道夫
01
孩童时期是个好孩子。
没干过正经的坏事,那是冲动邪恶的小想法早早的就被父母老师扼杀在摇篮里,再或者是因为能够玩的来小伙伴的要求标准,变成了一个自己都不想认识的自己,像是动画片里放映的超级英雄,可以变身一样。
在家长教科书式的“好孩子”标准的范本里,“好”孩子的表现排名第一的就是学习成绩好,接下来就是听话,再后来的多才多艺等等。而“坏”的表现就像人们心中魔鬼形象一般,哪怕是一种舆论完成的结果,完全是一种红色符号标记着的禁区。
正是因为在那些条条框框下,获得了孩童年龄段的最高荣誉“别人家的孩子”。至高荣誉,像是顶着千斤顶,如果不能保持千斤顶的平衡,当它重重摔下的时候,解放天性的同时,下落时的威力将会波及一个家庭的生死存亡。
02
青春岁月里是个好学生。
学生时代的奖状,就好比想要拿到长跑比赛的奖牌,明明只要倾尽全力就可以拿到的时候,在最后一圈的较量中,一开始歇气的那个,往往是最先放弃的那个。
只要你还愿意努力,世界会给你惊喜。
这个时空里,“好”不在局限在学习成绩,对于“好”有了明确的定义。比如“三好学生”“红花少年”“优秀学生”等等,这些代表着学生时代特有的标签性名词。
一大波的人开始为了这些标签性名词,做着一些那时候还不是很明白的事情。课后补习班成功的成为家长的救命稻草,纷纷跟风,互相攀比着。“好”不再满足家长们“好孩子”标准的范本里,只是因为出现了“优秀”这个形容词。
03
是个好人。
二十几岁的年纪很是尴尬,容貌整容般的改变,让一些渐渐老去的人拍着你的肩膀告诉你:年轻人,你还年轻,你不懂;让一些比你小至少两轮的人哭着喊着叫你:阿姨(叔叔)。下意识的黑脸,再伪装出一种很亲善的笑容,迎接他们。
很喜欢《涉外大酒店》里有句台词:
任何事情都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
如果没有
就证明还没有到最后 ”
看到乞讨者,也会下意识摸摸口袋,虽然仅有着自己下一顿饭的钱,捏了捏,给他们一个同情的眼神。没有给予,只有同情,谁能知道呢?至少没有戳穿他们的骗局,理所应当的做着一个无辜的路人甲。
颠簸爆满的公交车,在一波拥挤以后,成功的找到了一个位置,正想好好坐下来享受胜利的战果时,一个老人在人群中慢慢走向这里,单手扶额,起身让座。不是传统美德,也不是良心不安,只是因为车要到站,需要换辆车。
和所有朋友关系里,细细数来,应该积攒了不少的好人卡。这个卡没什么存款,没有实际的意义,像是一个标签。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默默做着一个自己心里所理解“好”的概念,去努力生活着。
希望被别人发好人卡的朋友
继续做个好人。
是个好人。
2018.0319
七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