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网友投稿的一张朋友圈截图,评论区700多条评论,吵成了一锅粥。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条朋友圈:
“今天厉害,既然敢骂我。把他辛辛苦苦写的作业全撕了。哭了好久,不肯重写,一说老师等着他交作业,马上又拿本子来边哭边写。到现在晚饭也没吃,还在写”
这条朋友圈下方有人夸这位家长做得好,孩子以后再也不敢惹恼家长了。
孩子骂家长这件事固然不对,那么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又是否完全正确呢?
答案是否定的。朋友圈的文字显示这位家长不是不知道作业是孩子辛辛苦苦完成的,
“但是,你惹怒了我,挑战了我的权威,我就用绝对的权力摧毁你最珍视的劳动成果,让你屈服于我。”
这让我想起了知乎的一个热门话题:“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2.4万个关注、4472条回答和1519万的浏览,我想,教育孩子这条路的艰辛程度远远超过大多数家长的想象。
从这4472条回答中,我发现摧毁一个孩子实在是太容易了。无论是无休止的否定责骂、过分的肯定纵容,还是对孩子不予理睬,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而大多数的回答,还是指向了其中的一项——面对孩子的错误,以粗暴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威严,并自认为找到了好的教育方法,为此洋洋自得。
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孝顺固然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这不能成为那些某些父母的挡箭牌。
在某些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身份,从来都不是对等的。父母会觉得:“我养你长大,供你吃喝,我自然高你一等。反抗?你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为了让你明白我们的地位差异,我要贬低你,责骂你,拿走你最珍视的东西,剥夺你的劳动成果,神化我自己。”
请问,这和奴役一个奴隶有什么区别呢?
从这张朋友圈的截图来看,当事孩子还在练习“伙伴”两个汉字。不过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过是六七岁的小孩子,在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长期接受这种奴化教育,真的能够健康的发展吗?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家长的粗暴教育手段,而是他们会告诉孩子:“我,是因为爱你,当你做的不对,我,是在教育你。”
“我会管别的孩子吗?教育你是为了你好!”
“我还能害你?让你长记性!”
“我养你长大,吃喝上没有克扣过你,我能不爱你?”
上述的几句话,我想,很多家长都会在着急的时候说出口,或者是听自己的父母说起过。天下哪有爸爸妈妈不爱孩子的呢?只是大多数家长,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但是,“向来如此,便对吗?”
倘若只是在孩子做错事之后进行言语教育,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必须的。“玉不琢不成器”,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更好的成长。
但是,在孩子心中,这些“表达爱”的语言与一旦粗暴的手段结合在一起,后果才是令人警醒的。
一个以爱之名,立威专制的家长,教育不出懂得爱,懂得感恩,明白事理的孩子。
结局会是什么样呢?孩子会慢慢怀疑爱的意义,并且丧失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孩子会抗拒所有以爱的名义希望与之建立的亲密关系。
最后,孩子会活成翻版的家长,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
我们常常思考讨论“孩子某个地方做的不好,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话题,但是鲜有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一些问题的家长。
我相信,愿意点开这篇文章的家长,都是真真正正关心孩子的家长,关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断不会做出图中家长这番举动。
那么,当孩子做了错事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1、首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当孩子犯了错,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非常恼火,明明已经好言好语教育过很多次,怎么就是听不进耳朵呢?是不是真的应该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
其实,很多时候是家长没有弄明白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当孩子到了2岁之后,自我意识已经出现,打骂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后续的教育更加不利。
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然后思考“是不是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才会一个劲的闹腾?”、“是不是孩子的年龄太小,抽象思维发育不全,所以这类题一错再错?”
当家长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才能够理智的思考目前双方面临的困境,才能够占据主导的位置,协助孩子发现错误,并且改正。
2、其次反思自己的言行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其实是对家长部分行为的模仿。
假如爸爸对妈妈不够尊重,那么孩子也会对妈妈不够尊重,造成所谓的“口出狂言”;
孩子挑食,可能是家长对某种食物表达过不喜欢,从而导致孩子开始模仿学习这种“厌恶”的情感,变得挑食;
孩子贪玩手机,家长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呢?
当家长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3、迅速做出判断并坚定立场
家长的阅历更多,是非观比孩子更明确。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应该做出判断,明确的告诉孩子,并坚定自己的立场。
很多网友都在各个平台表达过自己对“熊孩子”的不满。但是“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着“熊家长”。当孩子犯了错,家长不明确指出并正确及时地制止,反而一味地“护犊子”,会造成孩子对这种错误的行为习惯化,往后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
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家长是不可以让步的。
4、逐步正确引导孩子改正
朋友圈截图中的家长在孩子做错后也做出了制止的行为,但是方法与态度过于生硬粗暴,适得其反。这仿佛不是一场教育,而是一种降服。
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让一个孩子自己反思可能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如果给他们出选择题,就会有效许多。比如孩子总爱撒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以后没有人会相信你说的话了。如果爸爸/妈妈对你撒谎,你发现了,会不会觉得难过痛苦呢?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爸爸妈妈也会因为这件事痛苦难过。现在你觉得撒谎对不对呢?”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的,有时候只是缺乏引路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引路人,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好的引路人会让孩子越来越好,而引路人本身的方向不对,那就会引导孩子走向歧途。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还小,并不代表他不会记得,不会受影响,好打发,可以简单粗暴。“润物细无声”,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我们希望用爱来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而不是将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物,成为部分家长立威施暴的受害者。
爱可以带领孩子走向光明,爱应该代表美好与温馨,爱绝不可以被当作借口和手段,更不可以被当成一种“统治”的工具。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