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九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自从二十一条摆在袁世凯的办公桌上,这个自始至终对日军都不服气的权臣,此时对于晚清庙堂中枢面对日本的不甘与无力开始感同身受,因为他正作为新任掌舵人面对毫无胜算的乱局。虽然通过浪人探知了对手的底牌,但是他却没有与之抗衡的筹码,他要求段祺瑞紧急备战,近日来物资运输彻夜不断,但是当日军收买西方口径捏造中德同盟,煽动南方诸公扯旗放炮,英方也建议接受伤害较小的最后通牒,袁世凯清楚此刻除了妥协已无退路。然而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最初的二十一条主要为五大条款,袁世凯所作出的努力产生了很大的效果,在摸清日本底牌的情况下果断争取与删减。
其后,袁世凯逐句手批二十一条。对于危害最大的第五大项条款,多次强调“必须声明不议”,而关于土地租借的第四大项条款,在顾维钧与蔡延干奔走于各大使馆之后,日本成为众矢之的,袁世凯果断也将其否决,至于前三项条款,也均被大打折扣。袁世凯曾对左右言道:“购地,我叫他一寸也买不到;杂居,我让他出了附属地就不安全;至于顾问,每月支他几钱便是,至于顾不顾、问不问则在于我。”耿直的机要幕僚张一麟认为要么签约忠实履行,要么拒绝兵戎相见,不应该做这种表面迎合,暗中却破坏的事情。袁世凯斥责其是“书生之见”,同时坦言:“诸事要是都能开诚布公,天下早就太平了。”曲善逢迎的手段,在晚清宦海浮沉多年的袁世凯看来,是对待卧榻之狼的最好方式。
但是,袁世凯所做的不仅只是这些,他还要在前三条涉及之地再给日本留下一根钉子,这个人选不是别人,正是江湖老炮儿张作霖。在召见收揽张作霖之时,袁世凯不仅嘱咐机宜,还赠送了珍藏的四块金表,袁世凯扶持下的张作霖异军突起,最终雄踞东北,成为日军数十年的扶桑恶梦。然而二十一条尽管删减诸多,但是仍在袁世凯的手上与日本签订,卖国之名袁世凯确实难辞其咎,背后虽有二十五次交涉,无所不用其极,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阴谋,最后袁世凯交由陆徽祥和曹汝霖赴使馆递交签字文本,两人一路上心境凄凉,“若有亲递降表之感”。
最终,袁世凯开始了外人眼中的作秀,不仅将签订日定为国耻日,还将交涉纪要印刷成册,以备日后公布洗刷污名,所做的不过是让羞愧愤恨的内心得到一份慰藉。签订二十一条,确实可以给袁世凯戴上卖国之名,但是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惭愤交集只因为没有任何有效反制筹码,换作任何一位时代强人,谁又保证一定可以做到最好。他的惭愤源于不甘而不是作秀,麾下数十万带甲之士却未可一战,只因不可战而战,必以亡其国。他也没必要在签订二十一条之后作秀,因为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