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2 周日
问题1:起床太晚,整天可用时间不足。
* 差距:
期待:早晨6点前起床,将早上时间利用起来。
why:上午和下午时间有限,语气晚上晚睡补任务,不如将任务安排在效率更高的早晨。
假设:早晨时间利用起来后,整天可用时间增多,可完成更多价值任务。→假设正确
How:设定5:30-6:00闹钟
假设:定好闹钟就能顺利起床 →假设错误:影响早起的因素很多,闹钟并不能保证早起,只有充分考虑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防范才有可能顺利早起。
实际:每天闹钟响过之后一律按掉,从来没有按时早起过。
* 原因:
(1)重视度不够:内心对早起这件事的决心并不坚定,只是一个模糊的期待,起来最好,不起也没关系。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件事。而之所以没有重视,原因在于虽然没有早起,但并没有带来什么严重的问题。没有打问题就不愿意改变。
(2)内在动机不足:明明知道定了闹钟不一定能起来,但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改进的方法。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惰性,顺从直觉,不愿意对抗晚睡+晚起的本能。
* 改进:
(1)先对早睡和早起的why进行思考,为自己必须早起找到充足的原因,找到内在动机。
(2)在找到足以让自己对抗本能的原因的基础上,罗列各种可能的障碍,并用执行意图工具制定相应的计划。
问题2:42周周回顾和43周周计划未完成
* 差距
期待:今天之内完成42周周计划和43周周回顾
why:要在周一正式开始新的一周之前,提前总结上周情况,并做好下周计划。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和经验汇总完成一次系统更新,并确定好新的前进方向和方法。
假设:回顾和计划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的必要途径。→正确
How:周日上午5小时完成周回顾,下午2小时完成周计划。
假设:
(1)周日一定能有7小时用来完成周回顾和周计划。→错误
(2)周回顾一定能在5小时之内完成,周计划一定能在2小时之内完成。→错误
* 原因
假设错误。
(1)周日不一定能够7小时用于周计划和周回顾:每日常规5小时,共读2.5小时,周回顾+计划7小时,共需要14.5小时,基本不可能→除非早晨5:30起床,且一整天没有任何时间浪费。很难。
(2)周回顾不一定能在5小时内完成:数据统计、经验汇总和问题分析耗时较长,写文档耗时也不确定,有时会超过6小时。
(3)周计划不一定能在2小时内完成:只有计划相对稳定,没有大的改变时才有可能。最近正处于探索和寻找抓手的时段,周计划中包含对未来一段时间发展重心的思考,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 改进
(1)重新规划周日时间和任务分配,将部分内容提前或推后完成。
(2)严肃考虑早起的事情,目前来看晚起已经严重影响了任务的推进进度。
(3)对周回顾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去掉其中不必要的环节,缩短时间。
20171023 周一
问题1:花了大量时间在浏览博客和公众号文章上,影响其他任务完成
* 原因:
(1)客观:早上网络过慢,等待简书打开的时候顺手点进了博客,看到嘉女王还在更新,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2)主观:最近对于自己接下来该去往的方向产生了不确定,心里的迷茫又开始浮出水面,所以看到别人成长的故事就想要从中寻找一点力量。
* 改进:
(1)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markdown编辑器,避免每次都要直接在简书上书写。
(2)本周内集中精力对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确定接下来的重点,确定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
20171024 周二
问题:部分任务没有时间完成
原因&改进:
* 计划的问题:计划任务过多
(1)等待任务多,想要尽快完成
假设:写入计划就可能完成
→错误:忽略速度和能力,能完成的前提是牺牲消耗时间,而消耗时间中牺牲最多的是休息和运动,这两项的牺牲直接影响健康,造成长期损害,这种做法相当于为了短期效益牺牲长期效益,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改进:一定一定不要随便安排超出可用时间的任务,为了追求完成任务一时的满足感牺牲长远的健康,实在是太蠢了。宁可少安排任务,增加休息和运动的时间,绝对不能因为任务占用休息和运动时间!
(2)部分任务耗时预估不准:
原因a.低估任务耗时:对任务了解不清的情况下,随意写了个时间→求快
改进:→做计划不能一味求快:没有做过的任务在计划前要先翻看任务,有大概了解之后再估计耗时。
原因b.抱侥幸心理自欺欺人:为了让预估总耗时保持在可用时长范围内,将部分任务耗时调低→为了满足心理上对做多的需求
改进:→只能减任务,不能减时间:当预计任务耗时超出可用时间时,只能减掉部分任务。
* 实践的问题:
(1)晚睡晚起,导致总体可用时间不足→总觉得还没有正式的计划和方案,要计划和方案出来之后整齐地开始行动
改进:尽快定出作息调整计划,调整好节奏之后再深入思考发展方向不迟。
(2)临时加入计划外任务→秩序感不足,没有稳定的节奏感
改进:尽快重新调整并确定每日时间安排,将干活、休息、娱乐的时间进行合理调配。
20171025 周三
问题:共读之后懒得输出反馈和日签,有烦躁情绪。
1.原因:信念冲突
(1)坚持输出反馈和日签是有秩序感的体现,应该坚持去做;
→参加共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决策能力,有效学习=阅读+萃取知识晶体输出(卡片:知识+联系自己思考)=必要难度的输入,没有问题。
(2)比起《思考快与慢》,我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思考快与慢》最低标准完成就好。
→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学习教育学和语言学的专业知识,阅读相关的书。
→为什么学教育就不能输出共读反馈了?时间有限,共读每周占用一部分时间,如果不反馈,不写日签,可以省出时间来看教育学的书。
→是吗?没有时间看教育学的书是因为共读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其实共读占用的只是一部分时间,而且共读输出本身是提升更核心的能力,之所以没有时间读专业书是因为自己时间分配和作息有问题,没有形成稳定的节奏和秩序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同时待处理的任务过多,不以核心任务为中心,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处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根本的原因在于时间的安排和生活节奏的处理有问题,导致两件事情看起来相违背。
2.改进:尽快完成思路梳理,重新规划时间并严格执行。
【假设1】 梳理完思路,就可以更好地规划时间了。
→有问题:时间规划不好的原因在哪里?
(1)对任务没有清晰的了解→没有仔细梳理要集中处理的任务,没有对任务进行分析,选取核心任务,去掉不重要的任务。
(2)没有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没有统计自己一天中各个时段的效率高低,没有针对任务的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时间分配,都是凭感觉。
改进方案:
(1)对当前在进行和准备开始的任务进行分析,通过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找出当前的核心任务(抓手,能产生复利),放弃一些意义不大的任务,将一些不紧急的任务推迟。
(2)结合已有的时间记录对自己一天当中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并分析各时间段的做事效率,与响应的任务进行搭配,形成一个更可行的每日流程。
【假设2】规划好时间,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问题。之前也规划过,但还是存在不能执行和任务量过多的问题。时间不够用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时间不够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1)事情太多,处理完这件,那件就没时间处理,旧的事情一直堆积,新的事情一直出现,于是事情越来越多,永远处理不完。→为什么会这样?旧的事情一直堆积:感觉所有的事都很重要,都不能放弃;新的事情一直出现:总是对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感兴趣,原来学到的东西还没开始去实践,书还没看,又接收到了新的东西,马不停蹄地在增加自己要做的事。→没有办法专注啊!什么都想要啊!!想变成方方面面都很牛的人啊!!!
(2)精力管理有问题:一天到晚一个节奏,没有注意利用高效时间快速完成重要任务,始终都处在一个不停忙碌的状态,丝毫没有考虑到利用休息来给身体和大脑充电。
改进方案:
(1)对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干什么进行梳理,找到一个专注的方向。
(2)对眼下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最符合自己当下专注方向的事作为核心,其他的适当删减或推后。
(3)调整对时间的观念,努力建立符合健康和高效观念的生活节奏。
20171026 周四
问题:梳理思路的时间大大超出预期
* 原因:
(1)预期时间不足
→行动不明:没有将任务划分为可具体执行的行动
→思路不清:对于如何进行思路梳理,梳理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目的不清:没有考虑why,没有澄清做这件事的目的,就开始盲目行动。
(2)执行效率过低
→陷于细节,沉迷于了解各种具体信息,没有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
→想要一下子解决自我探索的问题
* 改进:
(1)对这件事的WHY进行思考。
(2)根据找到的目的,将任务细化到具体的行动来落实。
(3)先分析和处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新做好每日时间安排。
(4)将探索自我的事情作为一件长期的事来做,建立需要了解的知识框架,慢慢积累相关的知识卡片。
20171027 周五
问题:快速读完了《稀缺》,但没有建立起对书中内容清晰的框架
* 原因:一味求快,满足于知晓感(听从本能,没有做到反直觉)
(1)没有刻意使用高效的阅读方法:只在整体检视阅读的时候用了老大的五步法;每一章的阅读过程中完全没有做关键词提取、记录和构建的过程。
(2)没有在关键的地方慢下来:读完之后没有对全书内容进行架构和提炼,也没有对每章内容及时进行要点提取。
* 改进:
趁着对书中内容记忆还没丢失,睡觉前构建起全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