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南川子曰:事理具发于心乎?事理即心乎?心以感事,事以显理也。
引:心即性,性即理。
南川子曰:此心非人心,人心有欲,此仁心也。此性非人性,人性有私,此佛性也。此理非俗理,俗理无定,此天理也。仁心、佛性、天理,三者一也。
引: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為善,有為不善?” 先生曰:“惡人之心,失其本體。”
南川子曰:荀子言性恶,孟子言性善。先天之性,本无善恶。此性元气纯纯,上通于天,下彻于地。善持者,绝善弃恶,逍遥无终。
引:“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南川子曰:善省者能久。
引: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閑,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
南川子曰:循序渐进,不可速达。
引: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蒐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複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
南川子曰:动念既除,其也难哉!不若空其心,心空则无念。空而又空,空空如也。
庚子年九月初四
2020.10.20于北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