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学会开车时,只要老公坐我开的车,我一定心慌手乱,车开得不如平时得心应手(当然我现在技术也不咋地),因为他总是以一个有十分经验的老司机来评判我。无论是超车,转弯还是换挡,哪里操作的不合他的规范,他都冷冷的问一句:“你们教练当时就是这么教的吗?”我也自知操作不完美,一边努力集中注意力开车还要一边分出精力来弱弱的向他请教,他只肯指出哪里不对,问他正确操控方法,却总是卖关子,抛给我一句:“平时上网少看乱七八糟的,多看看有关驾驶技术的!”我又羞又恼又气结!为此吵嘴无数,直至后来俩人必须一起开车出去,我绝对不在坐驾驶位!
指出别人哪里做的不好,却不肯或不能诚心授教,处在亲密关系中的我尚无法忍受这种挑拨加冷漠,更何况别人?!我总是讥讽他为“副驾驶无用的指挥者”。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亲子关系中尤甚!它往往深藏其中却不易被家长察觉。
女儿自小就有两个同龄小玩伴,都是附近商户的孩子,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每天 幼儿园接回来后,孩子们就凑在一起玩。其中的女孩儿很温顺,脾气性子好,男孩儿就不同了,霸道自私,无论谁有玩具,他一定要抢过来先玩,三个孩子一起玩,他必定要拉拢其中的一个,排斥另一个。男孩儿的家长自知孩子如此,却从不管教。我女儿和另一个女孩儿经常被排挤,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其中一个女孩儿被黯然伤神遗落在热闹的游戏外。我和那个女孩儿的妈妈也都私下里告诉孩子,不要再和那个男孩儿玩,但孩子们都禁不住那个男孩儿寻求“朋友”的诱惑。
小朋友的世界“泾渭分明”,他们天然的把成人归类为和他们迥异的物种。当时二旭还没出生,大旭很孤独,每次受了欺负,就一副被同类世界抛弃的孤独感。我很心疼,使出浑身解数陪她游戏,仍不能缓解她被孤立的低落情绪。
我当时很抓狂,就像坐副驾驶的老公一样,期望对方改变,却不去指教。不同的是,老公是主观不指教,我是不知从何指教起!我看到孩子被霸道孩子排挤孤立,心里万分难受,我希望孩子大胆对欺凌现象说“不”,却挡不住孩子依然对排挤她的团体产生归属感的需求。
孩子没有勇气说“不”,不是因为她不会,而是因为她没有底气!她内心深处恐惧!成人需要帮孩子解决的不是教给她说“不”的方法,而是排除解决她的恐惧,给她自内而外的力量,让她有底气有勇气去说“不”。
最近校园霸凌事件霸屏不下,各种说法、观点和讨论也层出不穷,批评爱打人孩子的,声援被欺凌孩子的,分析儿童心理的,批判家长教育的,可是没有一个声音说: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具体的方法和指教。很多问题,孩子无力去面对,并不是勇气问题,而是具体实施方法。没有方法和策略,怎么来勇气和底气?!
上周女儿去舞蹈班,老师奖励了她们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女儿拿到的是粉色的,班里有个女孩儿拿到了蓝色的,她想和女儿换,女儿很大胆的说:“不,我也喜欢粉色,我不和你换!”那个女孩儿不死心,又对女儿说:“你不和我换,我们不和你玩儿了!”女儿依然高傲的说:“不,我不换!”我很赞同她的做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屈服同伴的不合理的要求。女儿以前不是这样的,我问她“为什么这次敢跟小朋友说“不”了?”女儿说:“以前我不敢说“不”,是因为我害怕她们不再和我做朋友,但是现在,无论谁不和我做朋友,我都有弟弟做朋友,我才不怕她们!”
我恍然大悟,以前一直头疼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我家的“二胎宝宝”却无意给了女儿许多底气。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类。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高级需求的追求。前四种需求为基本需要,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成人一味的希望他们发展,成熟成长,积累知识,习得本领,却不知孩子先是要满足基本需求,才能达到成长。而这些基本需求,正是我们需要一步步教授孩子,指导孩子,给予孩子的。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时,她邻座(她们班座位固定)的男生总是抢她小椅子,时不时对她有语言暴力,女儿非常忧愁,有两天从幼儿园回来总是闷闷不乐。我先是教给她对男孩儿说“不”!但女儿不敢!她不敢的不是说“不”,而是害怕男孩儿比她力气大,会动手。后来我们一步步分析如果男孩儿动手时我们怎么办?后来我们一致认为多交朋友、寻求朋友的帮助才能抵消恐惧。顺着思路,我和女儿又讨论了怎么交朋友的方法:比如,真心赞美好朋友;给好朋友帮助;带零食玩具和朋友分享……女儿按照我说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几天,努力交朋友,寻求朋友的帮助,她想象中的男孩会采取的行动当然没出现,女儿也因为从此事上转移了注意力,重新变的开心了。
这件事我们没有经过老师,就自己解决了。
反观许多被“欺凌”的孩子,他们大多有性格上的“缺陷”,懦弱,胆小,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没有是非观……这种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正是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底气”来源造成的。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在交往行动中有骨气和气节,却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导致孩子没有勇气去付诸行动,最后一步步演变成了“老好人”、“受气包”。
如果你希望孩子完美成长,在该放手的年纪羽翼丰满,那么就不要做“副驾驶无用的指挥者”,适时给孩子最具体的方法和帮助,把希冀和指责变为孩子最有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