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领导通知,要准备一堂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
我从书架的第三列第四列的第六层开始往下找相关的书籍。
一本一本的找,猛然间发现,这些书籍的类别记录了我的阅读痕迹。
2007年,当时怀有身孕的我,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了《心理访谈》,觉得心理学很神奇,如果学会了它,还愁和孩子处不好关系吗?
于是从心理学书籍开启了我的阅读之路。
2008—2010年:基本上是以亲子教育类的书籍为主,记忆深刻的是《窗边的小豆豆》。
深深地被小林校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有耐心、有爱心的人哦。
直到现在想起来,我都还有一种温暖感。
2011—2015年:基本上以心理学、心理咨询书籍为主。这些书籍都是理论。
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极其陌生的领域,再加上孩子、家务、上班,留给能看书的时间少得可怜。
精力加上时间的不够,理论书籍的枯燥乏味,这几年也没看几本书。
2016—2019年:在多少了解了一点心理学知识后,我发现自己的内在能量很低很低,撑不起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
所以对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和自我成长类书籍特别感兴趣,也经常看言情小说,韩剧。我在这些温暖的情感里得到了一些滋补。
2020—2021年:在经过前几轮的阅读后,我发现了“丰富内涵”对我来说很缺乏,内在很空洞。
所以开始读有关文学素养和美学的书籍。
还记得《人间词话》这本书我啃了整整两个半月,里面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字,都一一上网查,并用红笔标注。
每一首词的翻译,我都认真查阅。书的纸张上面留下了很多红色、蓝色、黑色的笔记。
在耐着性子把这本书看完后,我的阅读欣赏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几个层次。
2022—2023年:开始涉猎哲学类书籍和教育类的书籍,这类书籍不仅烧脑而且费时。
由于书里的文字时时让我醍醐灌顶,虽然每天看不了几张纸,但是却很享受这份辛苦。
感恩这十六年走过的“自我养育”之路。
2024-03-18 22:41 湖南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