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是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也曾有人说过,对于没有父母指导的普通家庭女孩,觉醒的时间可能会推迟到婚后的生活,甚至是在自己生育后才真正开始。
回看自己成长的历程,确实走了很多弯路,在人生许多问题的选择上不够清醒与果断,兜兜转转到了四十岁,才看清一点点生活的端倪。而机缘巧合下,与《心灵书写》巧遇,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一样。
翻开《心灵书写》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带领我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揭开潜意识隐藏的真相,看到自己真实的需要、纯粹的情绪,以及被隐藏多年的内在小孩。
这本书很适合夜深人静或是晨光微露时,一个人在书房,一边品读着文字,一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要求文笔,不要求深入思考,让潜意识和回忆伴随着你,让文字在纸上流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困扰你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身在其中的自己。在书写时,你暂时跳出身体,站在自己的身边,看着自己,感受自己,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这一过程已经疗愈了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书写,是写给妈妈的——
那是一个寂静的清晨,当我拿着自己在纸上写下“妈妈”两个字时,心里就好像有着滔滔的江水在翻滚着。我没有刻意想太多,就让思绪随着笔触写下去,当落笔写完后,我竟然泪流满面,好像堵在心底里的东西一下子全都喷涌而出。
这个世上我最爱的人就是妈妈,而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也是她。
当年成绩优异的妈妈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生了一场重病。所以在我小时候,妈妈比其他家长会更加重视学习。她对我说,女孩子必须得有自己的本事,这样无论在哪儿都不会被别人瞧不起。
在我还上小学时,妈妈就到邮局给我订《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少儿文艺》《科学画报》,而当时妈妈订这些杂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她会细心地把一个月一个月的杂志装订成册,挂在家里,这样我随手就可以拿下来翻看。我感激她从小教会了我要自强自立。
在我上初中时,妈妈为了我的学习,和爸爸从熟悉的小兴安岭,搬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兴安岭。在这里妈妈没有了亲人姐妹的帮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因为搬家买房花了大部分积蓄,爸爸工作的不顺利,妈妈又生了病,家族的琐事缠绕,整个初中三年,我们一家三口好像一下子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妈妈要强,个性又敏感,情绪变得很差。她常常把积聚在心中的怨和不满发泄在爸爸和我身上。那时候小小的一件事情都能让她怒火中烧。我每天都在看着妈妈的脸色生活,有一种大气都不敢喘的窒息感,生怕哪里做的不好让她生气,生活说错了哪句话,让她不开心。因为我知道她太不容易了,我很想帮她,可是小小的我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她,只能默默地去承受着她的坏情绪。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快乐,无忧无虑,在复杂的关系和生活面前,对所有的亲人失望、对爸爸失望,与对妈妈失望,更是深深地对自己失望!
我开始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害怕自己被妈妈讨厌,因为我深深地认为,这一切的困境都是为了我,才让妈妈远离姥爷阿姨舅舅他们,如此的孤立无援,是因为我才让妈妈受到这么大的委屈……
我开始小心翼翼,变得乖巧,懂事,只想用好成绩让妈妈高兴起来,学会了看别人脸色……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爸妈的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再后来爸爸妈妈都退休了。妈妈也渐渐地过去和解,人也变得更温和,更宽容,现在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研读圣经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是那时的我似乎还没有和过去和解,没有在心里与那些伤害和解。直到女儿的降生,我发誓我绝对不会成为第二妈妈。可是当我发现身处情绪中的我,竟在片刻间产生了妈妈附体的幻觉。我看着女儿,好像看到当年那个无助的小女孩,我对女儿产生深深的愧疚感,也对妈妈当年的处境产生深深的共情,也就在那一刻,我好像理解了妈妈。
我意识我与妈妈深层的关系,会是我以后对待孩子,对待其他人关系的模式。我更不希望我的女儿背负我的情绪长大。也就是从那时候,我开始向外寻找,去学习亲子课程,去学习心理课程,去看各种疗愈自己的书籍……
也许是这样一点点的影响和浸润。我知道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而我的父母已经苍老, 我们的相处模式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向要强而有主意的妈妈,有时候连给别人随多少礼份子都要发信息问我,她也不再抱怨老爸的不思进取,有时候也会反思自己曾经对我的影响……
我知道写给妈妈的那封信,我是永远也不会给她看。对我来说书写已经让我打开了心里的 结。我好像又成为了当年那个小女孩,重新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心贴得更近,只是这个小女孩现在已经长大,有力量,可以去保护她!
正如书中所说,这就是心灵的书写,一种漫无边际的联想,一种爱恨交织的思绪,一场心灵回归之旅。让文字变成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洗刷着过往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