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被徐静蕾自导自演搬上了大荧幕,并获得多个奖项。看完书之后我又看了一遍电影,在这本书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极致的爱,令我震惊又令我敬畏。
书如其名,这本书也就是一封长长的信,讲述的是一个作家在他41岁生日那天收到的一封信的内容。那封信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写来的,但正是这个在他看来完全陌生的女人为他付出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少妇时代,从13岁开始,整整18年的青春!作家一直不知道她的存在,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个女人才写出来这样的一封信,告诉他关于她的事。
由于文化及时代背景的不同,徐静蕾用女性的视角给我们展示出来的电影,与茨威格的原著有很多不同,但我觉得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她把时代安排在了民国时期,又把地点放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里,看起来很有感觉。徐静蕾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她在这部电影里想表达的就是"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很不可思议的爱情,我至今无法接受。陌生女人对作家的爱是纯粹的,纯粹到令我震惊。书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我是有自尊的,我要一辈子的生活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忧虑。我宁可独自承受一切后果,我只希望让你变成一个联想到爱与感激的人",每读一遍我对那个陌生女人的敬畏感就多了一层,在爱情中有一方能做到这样的,估计除了书中的世界,其他地方再难找到了。
她的付出确实很难得,但,我并不赞成这样的爱情方式。前段时间有句话火遍微博:"喜欢就去表白啊,大不了连朋友都做不成,我又不缺朋友,我缺你",简单粗暴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人都没能做到的事。这个女人至死也没能做到,看书的时候,我竟还有一个幼稚的想法:如果这个女人勇敢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那结局该有多么美好啊!但,毕竟,这只是小说,不比我们现实中的世界。
不赞成卑微的去爱,或许我永远达不到那个女人的境界,以一个普通俗世之中的人的观点来看,我还是希望有爱就说出来,不能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自己的人生竟有那么大的遗憾。虽说残缺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我却不想要。
不能说她的爱情方式是不对的,因为爱情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不赞成也不接受这种方式。也有人说,这个女人是聪明的,她生前为他而活,她死后,他心里有一个位置从此只为她一个人而留。她聪明吗?也许是的?她的爱是极致的,纯洁到极致也奉献到极致,就如同那朵白玫瑰,很少被人注意到。
电影最后的画面真的是令我感到心痛与惋惜:天亮了之后,那个女人要走了,问作家要了一朵白玫瑰,其实还是她送给作家的,他毫不犹豫的就给了她一朵。除了花,他还给了她一些钱,作为她的酬劳。陌生女人走到了院子里,看到了老管家,管家颤抖之后又平复了一下自己,跟她说了一句话,就如同在她十几岁时说的一样:"早啊,小姐"!她把钱递给他,然后跑了出去。在作家身边的仆人都认出了她,但她一直为之默默付出的人却不知道!不知道当时那个女人的内心是怎样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为这个女人感到惋惜,为她的付出感到心痛。
倘或在你的一生中真的会出现这样一个爱你如生命的人,只是你就如同那个作家一样一直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幸运吗?我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