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二,早起朋友圈就是刷屏的小视频——回娘家。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就从省亲送礼开始。
中国最长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大幕,从进腊月就徐徐拉开,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直奔一个主题“万象更新”,直至除夕,大年初一这两日,节日氛围达到高潮,之后,团聚热闹,送礼省亲,来往走动,一直延伸到农历正月十五,才算告一个段落。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再有未尽事宜以及纰漏之处,只要不出正月,就还算春节,尽可继续打点,节日最长可延至农历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日,春节帷幕才徐徐落下。
仿佛一个敲锣打鼓的抛物线,起初锣声鼓声零落,疏而有致,尔后锣鼓混杂,越来越响,越来越密,接近顶峰时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畅快淋漓,然后声音又渐渐的矮下去,短下去,层次也越来越分明,直至最后那一声“咚”地长叹,春节才终于结束。
节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用任何理由,你可以随心所欲的送上各种祝福,送的人满心欢喜,收的人贻笑大方,无管你们之前亲密生疏,有无过结,也无管平日是否明争暗斗,你高我低,这一天的祝福,都入心入髓,是极好的联络感情的机会。春节尤甚。
只是这几年,随着更多的科技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传统的礼仪习俗逐渐被淡化,人们追求越来越简洁便利的生活方式(微信取代QQ并迅速普及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年味”越来越淡,以致于人们大呼“我可能过了个假春节!”
记得小时候拜年,亲戚之间传情达意,都是面对面的,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春节期间,乡间公路上跑的多是拖拉机,拖挂的后车斗上,坐着新衣锦簇盖着棉被的女人孩子。嘴里白色升腾的哈气,脚边琳琅的走亲礼品,清寒的天气挡不住喧腾的热情。条件好的人家,骑摩托车走亲戚送礼,不长的座位,前后挤满大人孩子,座椅上垂下来的长腿短腿粗腿细腿之间,拖挂着各种礼品。走亲送礼的场景,壮极一时。
后来,手机普及了,拜年短信漫天飞舞,群发的千篇一律的五律六律七律现代打油诗短信,词藻工整华美,应口押韵,却没有新意,没有味道,年味逐渐淡下去……关系要好点的亲戚朋友,打个电话问候祝福一下,也如例行公事般,寒暄成分多于祝福的初衷。
再后来,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能手机一夜之间普及了。这两年微信里群发信息拜年,朋友圈拜年演变成了常态化。往年,我的手机短信音从除夕开始就不停地叫,今年,居然一条拜年短信都没有。
倒是微信里收到的群魔乱舞的群发拜年信息,多得我手机不得不清理了两次内存,才得以正常打开微信。
讲真,群发的祝福信息,你条条都打开看吗?你记住了几个给你送祝福的人?
去年的除夕,我收到“路路姐”的一条春节祝福信息,她给我的语音留言,在一大群雷同的烟花绽放的群发祝福信息里,显得朴素又那么得与众不同。她的语音留言,亲切地喊着我的名字,有给我的两个宝贝甜美的祝福,又有给我们全家的祝福。对于两个孩子的妈妈而言,这样的祝福,走心又接地气,甜到了我的心尖上。去年的除夕拜年信息里,我只记住了“路路姐”的祝福。因为她的用心!
今年的新春祝福,我COPY了路路姐的做法,如法炮制,给我的朋友圈里的每个朋友(不是网络上认识的朋友,独家定制了一条语音祝福。有的朋友收到的可能是文字祝福,因为当时我的两个年幼的孩子闹着要吃要喝,背景音太乱,我就只好把语音变成了文字。还有可能遗漏了个别朋友,因为我总被孩子们打断。在此说声SORRY啊!
我的朋友圈大概有200多人,有各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工作后的领导同事,有因家庭和孩子结下的朋友圈,有远近亲疏各不同的亲戚们,都是不同的时间段和空间段结交下的朋友们,我了解大多数人的脾气秉性,家庭情况。看似不大的朋友圈,却因隔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常来常往的亲戚朋友,不过那么二三十个,许多人,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我决定利用这个春节,真诚地为所有的朋友送去祝福。
事业心强的朋友,我祝福她们来年事业节节高升,生意蒸蒸日上;爱美的女同学,我祝她们容颜永驻,越来越美;有孩子的朋友,我把最真最美的祝福送给他们的小朋友……一样俗套的祝词,却因我在语音里和文字里分别叫出了朋友们的名字而显得那么情真意切。
我为朋友们送语音祝福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讲得口干舌燥,声音沙哑,这还真是个力气活!12岁的大侄子在旁边看着,劝慰我道:“大妈,为了条祝福信息,你用得着这么拼啊?!”
事实证明,我没有白拼。大多数朋友都真诚地回复我:“谢谢梦丹,这是我今年春节收到的最好的祝福。”我也非常感动,能把我的心意送到朋友的心里,欣慰!
春节送祝福,不是提倡大家要标新立异,而是要“用心”,用心的东西,在快餐时代已经很难得了,因为难得,也弥足珍贵。
春节除了送祝福,还要送礼达情。这里梦丹要提醒大家两点:一是亲戚朋友间,“礼尚往来”要当头,二是,友情间,感谢要多于期待。
就在刚刚我打开电脑,要敲下这篇文字时,智能头条的一篇文章攫住了我的眼球《团圆饭,为了几百块压岁钱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瞧瞧,你的所得和付出,你也许认为无足轻松,不足挂齿,可是很多人心里,算盘拨的清清的呢!
我家二旭是去年出生的,要过年时,给两边的孩子们准备新票子做压岁钱,老公对孩子们惊呼:“哈哈,今年的压岁钱,咱家终于和你叔叔家找平啦!”(孩子的叔叔家两个孩子,年龄都比我家的大,以前过年,我们给他们两个孩子的压岁钱,他们给我们一个孩子的压岁钱)
是老公在乎每年多给侄女侄子的那两百块钱吗?不是!他大大咧咧,根本无心计较这些。而且老公和他弟弟感情很好,我们两家走动也非常紧密,平时老公和他弟弟天南海北的走,香港的糕点,赵县的梨汁,深县的蜜桃,桂林的桂花酒,天津的麻花……各地特产,买回来都要往对方家里送,尝尝鲜。收获和给于之间,早就无法计算。
但是,长时间的收支不平衡,即使是亲兄弟,即使是不在乎,也已经被看在眼里。
一个女性朋友,她上有一姐姐,下有一妹妹,姐妹三人,只有她嫁到了市里。姐姐妹妹常常携夫带子来她这里叨扰,不讲礼数,不知来和往。起初,这位朋友精心招待,每次姐妹们空手而来,返乡时,朋友大包小包的礼品悉数打点好。但是时间一长,朋友也多了垢语,她跟我倾诉:“都是我的亲姐妹,要我怎么说?!我也是有家有业的人,可她们都以为我在城里生活多么轻松呢?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连我的难处,问都不问一声,连一点土地里长的东西都不知给我带……”
今年的春晚,冯巩和林永健在小品《信任》里又喊了一遍那句我们了熟于心的俚语“亲兄弟,明算账”,又一次提醒我们,对于自己的付出,忘掉!对于别人的付出,记住!并做到基本持平的回报,常来常往,不凌驾,不亏欠,不仰望,这才是礼尚往来之道,这才是长久的交往之道。
还有一种感谢,别人出了力气帮了忙,你真心想用礼物表达一下心意。那就随着你的心去感谢,但是要谨记,你的目的只是感谢,而不要有更多索取的企图!
有一个做辅导班的老师,她班里的一个女学生,刚来时,成绩差,习惯坏,为了这个女学生,她倾注了比别的学生多几倍的心思,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成绩果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习状态也大有转变。春节,女学生的父母拎着礼品来家里感谢。看的出,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赤诚的感谢,但是家长话里话外的期待,让这位老师不敢收下丁点的“感谢”。这位朋友对我讲:“若是感谢,我收下,也算是对自己一学期来努力的告慰,可若是期待,这沉甸甸的责任,我不敢接啊!……”
写到这里,你能明白梦丹的良苦用心了吧。礼仪之邦的我们,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一定要用真心真情以及正确的感谢方式,对我们生命里经过的人表情达意。
写在大年初二的告诫。今天看到还不晚,转给你需要的朋友们吧!
节后第一篇,再次恭祝我的亲朋好友们阖家幸福,万事如意。2017,有你携手,道更宽,路更广!景色更宜人!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