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来有些年头了,但其中言语略显晦涩,之前几次捧起来没读几页就放下了。乘着这阵子清闲,决意把这本书消化消化。
买书的时候还是个青涩的少年,怀着对化学的满腔热情从书架上如获至宝的拿下看都没看就跑去结了账。时至今日,专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已经五六年了,兴趣减了不少,但还不至完全消散。希望这次能从先贤的著作中获取些许启发。
书的作者波义耳号称现代化学科学的奠基人,是17世纪英国实验哲学的设计者、倡导者、组织者与实践者。他试图以自然神学为中介,在自然哲学与神学之间建立起桥梁,以期在基督神学唯意志论的世界图景上建立起有坚实基础的、真正的自然哲学。
当然,作为一本17世纪的基础自然哲学巨著,局限与其时代性质,我们能从其中获得的知识已经不多,毕竟大多内容都是有关现代化学最基础的思考。但是从方法论来说,先贤们看待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悟。
全书内容与书名很贴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当时盛行的元素/要素学说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学说本身所存在的矛盾进行了质疑:
- 首先,是对三/四要素学说的提出所基于的方法的怀疑,即,火是否像当时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结合物真正的、万能的分析方法;
- 其次,对于当时用于论证三/四要素学说的实验的结果也有理由怀疑,在火的作用下得自于某一结合物的各种各不相同的物质是否以同样的形式先在地存在于可分离出它们的原结合物中;
- 再次,对于所获得的结论,元素的数目也是需要质疑的;
- 最后,这些所谓的元素是否真的就是元素而不是一些新的结合物也值得去思考;
整个内容看似简单,从方法和结果两方面出发对当时的学说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思量,但是,正如书中所说:
主张改革者的处境更为艰难,因为他们需要选择与改变,夺取做出判断的能力,具备察看摒弃之物的缺点与引进之物的优点的能力。
的确,相比于一个观点的提出者,一个观点的怀疑者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基于完备思绪的怀疑理应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对任何在学习着的人来说,学会怀疑即是学会思考,也是真正懂得学习的开始。那么,一个怀疑者应具有的品质应该是什么呢,我从这本书中认识到了两点: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所提出的质疑都应该是有所根据的、基于事理基础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
- 知识水平决定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能够完成一些事情与能够对这些事情做出解释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提出质疑之前,应对所质疑的事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有着充分的了解,避免一叶遮目。可以看到波义耳等人对当时元素学说的质疑无疑是正确的,但受限于其知识水平与条件,他们仍然未能探究到元素的本质;
总的来说,这本书虽未提出一个完善的有关元素的理论,但其建立于严谨的实验背景和详尽的思考所提出的对当时元素学说的质疑,极大的完善了人们对该学说的思考,为日后元素学说的发展突破了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展现出了那个时代先贤们严谨的治学手段和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对于后来的科学事业从业者都是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感谢波义耳、卡尼阿德斯等诸位先贤为现代化学科学建立所作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