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一直盛传东桥小学集团例会与众不同,我很想找机会去蹭个会,一睹其真容。上半年,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沙校长后,他爽快地答应了。其实我知道,一个集团内部开会,还是有些私密性的,让外人来听会,便如同自己的寝室里来了外人一样,多少会有些不自在。
沙校长没有拒绝我,但也没有很快发出邀请,直到9月3日中午他才给我回话,本周的集团例会可以对外开放,而且他提醒我:这是一次常态下的例会,不会做任何的包装。不做修饰,这很符合老沙的特点,也正合我的口味。我觉得经过打扮后固然能吸引眼球,但容易失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天下午,我把看客的队伍扩大到了机关职能科室和城区其他两个集团、三个农村小学教育联盟的相关联者,我以为需要观摩这场例会的不应只是我一个人。
四点整,东桥集团的例会“共读分享”“思路交流”“工作汇报”“校长点评”四个版块“素颜”亮相。
在“共读分享”环节,集团代表和校区负责人围绕《品质高中的“天一”样本》一组文章,谈读后感想。六位发言人的分享,既有角度,也有深度。有的从课程建构角度说天一品质的表征,有的从儿童立场说天一品质的实质。他们在读懂了天一的同时,也读出了自我。从他们的发言可以知道,例会成员共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成为了习惯。沙校长没有与我交流为什么会选择这一组文章让例会成员共读,但我猜测在学年开始时就品质话题共读,表明了集团在新学年的愿景——聚焦办学品质提升。
【点评】我特别欣赏东桥集团例会的共读分享环节。我们经常会说要开会统一思想,如何统一?用大家、名家的思想,让组织成员在自读自悟中来形成共识,这才是高明的统一。我以为只有共读,才可能形成的共同的语言密码。只有多读,管理者才可能说得出行话。所谓有思想,就是把别人的思想读成了自己所想罢了。处于刚刚开学的繁忙季节,东桥完全可以借口事情太多暂不共读,然而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认为重要的事情,再忙总能找到时间”。
在“思路交流”的环节,集团要求各个校区、幼儿园就本学期最想做成的一件大事,说动因,说做成这件大事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巴黎城幼儿园提出要围绕课程游戏化在二十四节气课程方面有所作为,东桥幼儿园提出要办好“我与绘本最美的相遇”绘本节,凤凰园校区谈了“审美人生教育的样本课程群”建构思路,东板桥校区则将打造“合欢花家校共育”课程基地作为新学期的追求,巴黎城校区提出了“创办东方巴黎城银行”的构思。
【点评】仅从这些大项目的名称看,就能感到东桥人行走方式的不同凡响。我曾说名字决定命运,有时名字就是思想的载体。应该说,东桥各个校区、园区一学期要做的事情可以说千头万绪,但集团管理层坚持大从处着手,不在常规的简单事务上多纠缠。这如同做一桌菜一样,有一两个大菜,才能撑得起这桌宴席的品质。与其面上挖坑,不如点上打井,东桥人深谙其道。与此同时,他们不仅说思路,而且还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困难进行预警,预设解决策略。己之昭昭,方能行稳致远。
在“工作汇报”环节,集团要求各校区就如何常态化且高效推进“大阅读”工作,作交流汇报。三个校区的负责人均围绕“阅读点亮儿童”的主旨,交流各自已经做了什么、即将做成什么。三个校区,校情不同,推进“大阅读”的策略也各不相同,但都就下一段“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亮出了路径,丝毫没有敷衍之意。
【点评】“抓铁有痕”“踏石成印”,这是在描述抓落实时常用的词。东桥人已经体认到“大阅读”在形成“儒雅”“阳光”学校气质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于是这项工作就成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家常菜”。认准的事就盯住不放,不出成效决不收兵。尽管这是一个教育创新的时代,但教育的创新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它注定是慢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只是为了出新闻,吸引眼球,很可能就会出现“小猴子下山”的现象。东桥集团例会将“大阅读”作为督查的重点,让我们感知到了他们的“笃定”。戒浮躁,才会有真教育。
最后一个环节是“校长点评”。沙校长用平缓的语气,站在专业的角度,做了简短的点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带给例会成员的三句话:“年龄不是问题,每天都是开始”“校长园长应是耕耘在校园里的农夫”“带领大家一起干才是理想的状态”。从他的点评中,我们能够触摸到作为特级教师的专业高度,作为集团总校长的责任担当,作为读书人的那种痴迷。在沙校长“发表讲话”时,我偷偷地瞄了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几页。
【点评】置身于东桥的例会现场,我突然想到了这几句话: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对人,才能走对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不知道东桥人和沙华中校长一起共事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但从多种场合获得的信息判断,东桥管理团队累并幸福着。如同手指有长短一样,一个班子一群人的底色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我们从来就没听到沙校长在哪个场合说个张长李短,他只是一步一步地,通过例会、交心方式同化着班子里每一个人。引领,不是对慢的、差的淘汰、剔除,而是感染、点醒。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再游离了,校长才可能腾出手来想大事情。
在当下的校园里有一种怪现象,领导热衷于开会,因为觉得只有开会才能体现一种权威,才能表明工作布置下去了;教师厌倦开会,因为他们觉得开会是“浪费时间、谋财害命”。如何少开会,如何把非开不可的会开成不让成员“走神”的会?东桥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样本。
我在东桥蹭会,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