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
在上完五节课时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个名字。其实我只读过他的一本书,对机器人三大定律印象深刻。似乎很多美剧也会用到这样的梗:给读者一个看似不可突破的定律。再看主人公如何在定律规定的范围内机智地解决与定律相悖的难题。
这个办法很好,很有意思,以后我的小说可以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收集着类似这样的“梗”。我把很多感动到我,惊艳到我的点收集起来,却没有能力组织出一部完整的小说。我在自己的房间里着急地绕着圈圈,找不到出口。我原想去更广阔的外面走一走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去,没有门,没有路。关于小说的梦想,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间堆满素材的杂物室。
直到上完课。
老师并没有给我打开一扇门,给我指出一条走出去的路。是的,并没有。老师只是来到我的房间,把我收集那么多年的素材都扔到一边。给了我阿西莫夫般的“定律”。五节课,没有一节不在颠覆我的观念。这些我收集起来的只字片语,或者所谓的一个“梗”,其实都不是小说本质的东西,只是用来美化小说的技巧而已。小说的关键在于人物,人物的真相靠冲突来揭示。小说的成型是从高潮结局往前反推……等等等等。
老师给我的“定律”,是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东西,是我这间房子的地基。我现在并不急于离开房间去看大千世界,我只想在地基上把我的房间造的更好。像阿西莫夫那样,把这些定律吃透了,直到能变出意想不到花样来。浮躁地转了多年圈圈的我,终于在这一刻安静了下来。
写小说是我一直以来的精神发泄。我是个伪开朗的人。小时候常搬家,没有什么朋友。后来上了初中,终于稳定了下来,发现开朗爱讲笑话的同学看起来朋友更多。于是我就努力去做那个开朗的话唠,有时候也装傻充楞,不好嘲笑别人,只好嘲笑自己,来迎合他人的恶趣味。但是那不是我,就像课程中说到的,不是人物的真相。
现实中的我,并没有遇到激发我的对抗,也没有激化矛盾,也就没有人物转折,高潮和结局。生活就这么琐碎的过下去,我从中找到了一个解决自己的办法~写东西。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然后忘掉。或者给人物一个比现实生活更好的结局。每当我遇到一些心里过不去的坎,我就写上一段。好像写完之后,这些情绪就会从身体里排出去,影响不到我了。
一直到工作,都没有改变这个习惯。慢慢的,我开始也读别人的作品,从中偶尔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觉得原来我身上一些“奇葩”脾气,也不是我独有的专利,这让我不再那么恐慌,不再急于和大家变得一样,急于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虽然我现在依然没有改变伪开朗的脾气,但是我在读小说的那一刻,暂时学会了接受这样的自己,并和这样的自己好好相处。有些问题我解决不了,那就去和问题共存。小说可以让人喘口气,从现实生活中逃避一会儿,但是又不会那么脱离现实变得荒谬。这也是老师课程中讲到的,小说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又不同。
这是我想要写小说的初衷,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讲出一个可以治愈的故事,彻底治愈我自己。后来,我发现每个人的问题不同,周遭的人各有各的纠结。
现在我变得贪心,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写出治愈他人的作品。
有了秘籍,我还需要大量练习,加油。
课程总结写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老师的课很深。不仅是教写小说,我看到了更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