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终于将《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剩下一部分啃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我第一本边阅读边做笔记边改进自己习惯的书。尽量做到知行合一,哪怕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感悟,希望你我一同成长!
一、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1、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能力与收获。可以说每掌握一门新技能就可以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给予我们重生的机会。
2、学习最基础的手段是“体验”,再高阶一点是“试错”,更重要的是“观察”。同时要以“阅读”为补充,“正确的思考”为核心。
3、花时间掌握和运用自学能力。真正的学习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了解学习的进程的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对待它。
二、勤于独立思考
1、独立思考是当我们从别人那里知道结论时,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查看是否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或是思考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
2、避免思维陷阱。我们常常会陷入“概念不清”、“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等思维陷阱,导致认知与逻辑错误。做到“思维缜密”,要时刻注意自己产生或者被灌输的每个念头中的因果关系。
3、需要良好的语言习惯加持。......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而事实却可能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其实不过是表象,其背后的本质是....../......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这些句式的运用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思考结果。
三、学会正确的交流
1、交流的效率在于倾听能力的强弱。有效倾听需要避免过早质疑,即使质疑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在倾听过程中要回顾讲者的要点,最好预期讲者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在恰当的时候使用“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便于清楚地确认沟通内容。
2、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在分辨谈话对象之前要先分辨一下自己“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这是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而“赢得尊重”才能成为说更多话的人,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不能急于求成。
3、遵守交流规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四、应用——只为更好地成长
1、有没有兴趣不重要,把事情做好才重要。试问自己: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是不是仅仅因为我没有做好?对一个人来说,某件事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它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2、“方法”没有“坚持”重要。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3、找到快乐的使命感,运用心智转移痛苦感。凡是痛苦,大脑会选择性遗忘。所以在做任何一种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4、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概率是独立于任何人存在的,不会因为自我期望就发生任何变化。坦然面对自我,便会接受“今天面临的所有尴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责任”的现实。但要知道,乐观生活、坚持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5、比人脉更重要的是自我所拥有的资源。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而做到这两点就相当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五、坚信积累的力量
1、稳定自己的心态。现状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态,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作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运用自己的心智控制这个过程:从容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敢于改变我可以改变的,有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2、想要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生活中存在“麻烦守恒定律”,很多人生活不幸,是因为“怕麻烦”而导致的,小麻烦不解决就会演变成大麻烦。同时,也不要跟怕麻烦的人在一起,也不要跟怕麻烦的人交朋友。
3、越早醒悟越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为了将来不再面临尴尬,必须改变今天的观念和行为。采取积累的策略改变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