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精神生活更是饱满了。但在那个物资匮乏堪称温饱的年代,他们是怎么度过呢?
通过长辈们的自述(仅限70年代的),我们了解到:
坐标中国广东西南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大多都是渔民,男人潮起出海打鱼,潮落归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传承一代,仿佛成了一种使命。基本没什么闲暇时间,偶尔空闲时间要不是在休息、就是在补渔网(为下一轮放网做准备),忙忙碌碌……
都说夫唱妇随,妇女们大都跟着丈夫的作息规律一样,丈夫满载归来时就是她们的主场,分捡海产品种,以卖到更高的价位,这样一家老小就能偶尔加餐一顿了
老人们基本都是在帮忙做饭带小孩,偶尔三五成群打打扑克,搓搓麻将,闲话家常,倒也温馨有趣
小孩子们东家窜西家躲,捉捉迷藏,跳跳绳,不亦乐乎。大孩们上学了,条件有限,下学回来还是要帮着家里做些家务,所以那个年代大多孩子都刻苦努力,争取将来出人头地,让父母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注:海上风吹浪打,很多未知危险,看潮起潮落出海,有时白天出海,有时晚上出海,昼夜劳作,非常辛苦
当然,智能手机没有问世之时,黑白电视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奢侈的消遣娱乐。一群人围着看看新闻、看看节目、看看电视剧,看完偶尔各抒己见,简单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