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有一颗桂花树,在巷子中很远就能闻到香味。但走近了,香味却似有似无。
人的感觉有一种适应性,无论是香味臭味,闻久了都会习以为常。有一个叫“幸福边缘递减”的理论同样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过上了曾经羡慕的生活,久了,也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很多时候感觉到的冷或热、好或坏,都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结论。就如刚吃完糖再吃橘子,会觉得很酸,刚吃完橘子再去吃糖,会觉得更甜。对比会放大我们的感觉。
从小每个人就学会了比较,比成绩,比学校,比收入,比身高,比地位,比名望...
在比较中分出胜负,在比较中建立自我的价值。
这让我们的目光不自觉的向外探索,寻找一个又一个比较的对象,好安抚那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但是,我们的内心真正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来自于内心的需要,还是内心的欲望?
叔本华认为:“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不停地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如何解决让人悲观的欲望钟摆呢?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无尽的宝藏,只是因着人的不明和私欲而蒙蔽。致良知就是通过在事上不断磨砺,在心上下功夫,从而去除内心的私欲和不明,让良知本体得以彰显。古人是随时随事都在心上用功,知行合一,离心无事,事事要在心上练,心正则天下正。
——彭繁星
202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