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什么?智慧是感同身受。”
我站在众多游客的队伍里,面无波澜地聆听来自噶丹松赞林寺解说组副组长对智慧的缓缓诉说,只是眼泪早已止不住地往下流,内心的颤抖来自感激、珍惜和感动交错的复杂情绪。这个远在3千公里外云贵高原的月光之城里,有这样一个素未蒙面的人,他可以说出这些年我获得的相同感悟,也许我们经历的世事和环境都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这是一种幸运,是一种在茫茫人海之中获得知己的深深感动。
我忍住在佛殿内上前与之合影,表达一声“谢谢你,理解我” 的冲动,因为那样的举措会显得那么世俗…… 我错失了与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是我知道,让自己成长到能与活佛的弟子有共鸣,是源自于这几年内心修行的成果,也许我们将再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中,继续修行成长,心里却是希望有缘再见面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两个可以交流的灵魂。
理解,这个词对于如今的社会是如此的难能可贵。身边的亲属、朋友、同事,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理解你,你又了解自己多少,并且你又给予他人多少的理解。这个词变成了有钱也买不到的奢侈品。
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在呐喊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亲密关系中最无奈的一句话,也许是“你根本不懂我。”
朋友之间的渐行渐远,也许正是彼此再也没有了可沟通的语言,无法理解彼此的灵魂。
职场上,管理层不能共情下属,就变成了单纯的权利压迫,同样地,下属不能共情上司,也就彻底把自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身边80后的朋友不乏对父母有这样那样的童年积怨,例如:小时候想要买生日蛋糕,但是由于生活拮据父母没有同意,说长大了再给你买,可是再也没有实现过这个承诺;有伤心哭泣时不能从母亲那里获得心理安慰,反而得到的是冰冷鄙夷的回应;又或者虽然父母给予了物质条件,却从未给予赞扬和认可,更别说精神上的引导……这些童年的积怨会一直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如烙印一般,隐隐作痛。
可是,我们是否尝试过去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80后的父母出生在物资和精神财富都并不富裕的年代,他们懵懂、恍惚,颠簸地走到了晚年,终于不用再为温饱担心时,却发现子女们遇到了时代快速变迁带来的极度精神渴求,可是这也许是他们唯一的无能为力。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底色已经牢不可破地印刻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并不是他们不想理解我们,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不能理解,爱总是与生俱来的吧?我保持质疑,爱也许就是需要被感受,被习得,才能被传递的。母亲所在的原生家庭是否也曾经给过她爱?在她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被爱过?她有没有感受过什么是爱?对她而言,爱可能并不像某个传家宝一样可以轻松拿来传承,而是一门需要重新学习的课程,可是也许偏偏从未有人教过她……
而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之后,是否还能理直气壮地去责备?如果释怀,那么我们放过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如果包容,那么“因为理解,所以善良”就不单单只是一句鸡汤;如果我们试着去学习爱,释放爱,那么爱就会从我们这里开始传递。那么究竟什么是爱呢,也许就是愿意去理解,去感同身受,愿意包容,愿意接纳,哪怕你曾经刺伤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