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与深思考——硬解网络文章前身今世

图 | 网络

文 | 丰言疯语

记得,那还是自己刚刚热衷朋友圈的时候,几乎要翻看所有的朋友圈文章,甚至对某些“深度好文”反复阅读,感到切中要害的经典层出不穷,点睛之笔的段子引人侧目,颇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一次,一位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个关于“阅读量”的调查,另一位好友弱弱的问了一句:“朋友圈算吗?” 这个问题把我也问住了,是啊,朋友圈到底算不算阅读?阅读了这么多励志文、鸡汤文、至理篇和小段子,但也不敢在人前称自己是“读者”,奈何?

恰此时,一篇网络文章进入了我的视野,直击在相互角力的纠结上,彻底把天平推向了一端。文章大意为:不要看杂志、网络等快餐文学,不要看畅销热文、不要看活着的人写的书,阅读就要看经典、读名著、阅死人书。

在这种观点的“怂恿”下,我买了本《百年孤独》来看,期待着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

由于工作、生活等诸多等因素,这次阅读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看的也是草草了之。最后,我深深鄙视了自己的“书商”,除了荒诞不经的玄奇故事、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其实就是一家子人)和那总也记不住的名字外,我竟然没看懂作者想说什么,不得不上网百度一下这文学经典的内涵外延,若有所得,却难以捕捉,感觉需要再来一遍。

这个过程中,自己还间歇看着一些网络文章,时不时的思考着再看点什么,偶尔也因为对某文的感兴趣,四处查阅资料,试图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比如:为了几句“道可道、非常道”的介绍老子观点的文章,认真的看了一遍《道德经》。当然,对于这样的典籍,一遍只能算是见过面,但也因此,拓展了不少知识,收获颇丰。

可见,阅读的收获往往不在于你读的是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读的。囫囵吞枣的读经典看名著,只会跟我一样,“萍水相逢,而后相忘于江湖”;浅阅读也可以有深思考,深入的去体味朋友圈文章,追寻它的前生今世,未必就不会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丰厚收获。而且,在这种浅阅读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经典之作,也很容易对一些以前不关心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自己的深入阅读找到目标。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忧虑症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网络文章兼顾了内容和效率,还适时地为我们打开一些新的门户,“引人入胜”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谓恰逢其时。

如果现在,好友再次问我,朋友圈算不算阅读?我会说,只要你用心读了,深入思考了,多少有些收获了,为什么不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561评论 25 708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828评论 9 209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9,042评论 4 26
  • 一 苏遥站在503的那一瞬,她就后悔了。包厢里打骂哄闹的声音穿透门板砸落于外,耳膜微刺,她深深的吸了口气。 一双笔...
    偶碎想阅读 877评论 4 9
  • 政审是什么玩意儿?小一万说她跑了一天也没搞完。 下午骑车回来她说头疼的很,一头倒在床上。 我们有同样的症状啊! 是天气吗
    007写了自己的生活阅读 445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