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东西 有了会很好 没有也无妨”
麻衣的丈夫阿勉是个不愿意扔任何东西的人,这一天阿勉想新买一个游戏机,但又觉得往家里新添东西很对不起麻衣,麻衣于是建议他丢掉一件物品,然后买游戏机。
而阿勉面对自己的一堆私人物品,哪一个都舍不得扔掉,甚至连他都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
经历了痛苦地分类和取舍,阿勉决定不再增加东西,因为那种痛苦,他不想再经历了。
断舍离的过程,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再好不过了,否则一人在减少,一个又在不停地增加,真的会让很多努力都前功尽弃。
麻衣的奶奶和妈妈搬来和她一起住时,仍然是大箱小箱一大堆,麻衣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制定了物品放置的规矩:
打扫用具放在一个专门的架子上;洗衣服的用品放在一个专门的柜子里;公共区域(玄关、客厅、厨房、走廊等)不能放私人用品;大家都可以用的物品要征求她的意见才能增加,如暖水壶(不需要,因为可以直接用烧水壶)、咖啡壶(不需要,因为很少用到)。
奶奶和妈妈慢慢发现了干净整洁的家带来的诸多方便,首先是,她们想用的物品一下子就能找到,而不像从前:连地震后搬家时想找瓶装水都找不到,却找出很多被遗忘的没有开箱的米酒和罐头。
她们开始觉得自己的屋子和公共区域的不协调,主动整理起自己的小屋来。不过,改变奶奶的过程还是要缓慢些,因为奶奶的屋子里,充满了她年轻时的回忆……
整理感悟与实践:
1、越是不会收拾的人,东西越少越好。
2、东西越多,想要找的东西越是找不到,然后再重复购买,东西又越来越多,恶性循环。
3、断舍离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家庭所有人员的支持和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有耐心。
4、在不能得到其他家人的认可前,先从公共区域开始减少物品。属于个人的用品不能放在公共区域内。
5、每次只收拾一个地方,分配好精力,坚持下去……
(未完待续,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