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根本,老師是教育的根本。
从2000年開始,國家為了提高國民接受教育的幾率及教学效率与品質,每年劃撥給教育行业的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14%以上。
有了財政的支持,學校的環境改善了,老師的教學的輔助工具豐富了,可是這些年社會反應的卻是學生的整體素質降低了,這是為何呢?
我与教育行業打交道17年,親身經歷了學校从傳統校園演變成現代化校園,老師从最初粉筆書寫板書到PPT,从翻閱資料備課到信息教學資源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似乎為老師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并為老師節省了大量的查閱資料的時間,可是為什麼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得不到社會認可呢?
雖然學生的知識面寬了,視野广了,可是他們走入社會后卻出現種種問題,最常听企業老闆們說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擔當,學習能力欠缺,團隊協作能力不夠,溝通能力欠缺”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在人間,是誰讓這些天使變的不再那麼可愛和完美呢!這個問題該是我們這些做家長和老師們好好思考的問題,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是優秀的人才,可是結果卻無情的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耳光。古人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从自身找問題,縱使教學資源如何豐富,教育工具如何先進,校園環境如何好都是枉然。
教育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根本。
古人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