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近晚秋,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和朋友酝酿多时的长途自驾游的计划终于进入付诸实施阶段。从10月20日至11月1日止,在我们自驾游十三天的行程中,跨越江西、湖南、湖北三省,里程3200多公里;
竹塅村,位于江西修水县义宁镇,是赣北阜山腹地一个普通而迷人的小山村,它象吸引我多年的磁石,作为这次自驾游的第二站,终于让我走近了它。
在如此偏深险僻的所在,竟能孕育出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文化型大家族:这里走出了晚清湖南巡抚、清未维新派著名人士陈宝箴;走出现代诗坛泰斗、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走出了现代画坛巨擘、中国漫画创始人陈衡恪;走出了文史大师、中国文化史上“前不见古人,后难得有来者”的旷世奇才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大致如此说过“世家大族是培育人才的温床”,而陈寅恪这位绝世奇才的出现,确是得益于义宁陈氏这个世家大族在政治及文化上提供的沃土。而陈氏家族,经过几代人的筚路蓝缕、“耕读传家”的奋斗继承,袓父陈宝箴一代终于崛起于晚清的“太平天国”造反肆虐时期、后辈辉煌于民国的混乱年代,却在后来世事鼎革后的太平时期挫折殒落、消声匿迹;遭受和民国时期一代学人的相同宿命,可叹!
陈家大族,陈宝箴立功,陈三立、陈寅恪立言,三代相继而起,而三代皆有可传,实属不易!而陈家三代的身世,各有其悲剧性,同属悲剧性人物:陈宝箴死于湖南新政失败后;陈三立于抗战时面对强虏时绝死而亡;陈寅恪则于太平时期兴起的“狂飙运动”中抑郁而亡;值得庆幸的是,都留下了华彩篇章!
我曾在2020年8月赴庐山旅游时,在导游的陪同下走进“庐山植物园”,寻找到了陈寅恪唐筼夫妻俩的墓地,墓碑上有画家黄永玉老先生亲笔手书的十个大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既是陈寅恪先生对中国知识士人的精神总结,也是先生一生学识风骨的践行写照;庐山应该是先生最理想的棲栖之地,这里白天松风阵阵,晚上则朗月清照;此地和陈氏家族也有很深的渊源,父亲陈三立晚年所居住过四年的“松门别墅”就座落在这里;侄子陈封怀民国时期留学英国回来后,就在庐山植物园长期担任要职。
在我结束自驾游行程返回后,并为修水竹塅村之行赋词一首:
《阮郎归·访修水陈寅恪故里》
吴风楚水蕴风流,修江润故丘。
义宁深处觅贤俦,为瞻俊彦游。
才绝世,傲风留,华笔著史秋。
竹塅堂屋忆悠悠,清风颂未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