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随同新的课程方案及其他学科课程标准颁发。新课程标准以课程育人为目标导向,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前两版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增设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两部分;在“课程目标”部分专门对“核心素养内涵”作出说明,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课程内容”部分列出三类主要学习主题与其载体形式,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虽然,“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里就已出现,但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不少教师存在困惑:它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以及现行的语文教学是什么关系?它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何体现?本文尝试将新课程标准里的相关表述与统编教科书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探究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能表现。
1、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从语文课程内容结构的角度提出的,反映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架构,即语文课要教和学的内容分哪几个方面,它们在不同学段如何分布。每个任务群代表语文课程内容的某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按照不同学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某个方面学习内容在纵向上的连贯性,以及它在各个学段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还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对课程内容的阐述已不局限于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在说明该怎么学,即让学生以完成系列任务的形式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分为三个层面共六类,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个任务群代表某个方面的语文学习内容,包含若干项学习任务,每项学习任务又由若干语文实践活动组成(见图1)。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认字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文章阅读与鉴赏、口头或书面表达与交流、问题探究,等等。某一项学习任务所包含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应当在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中进行,它们彼此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学习活动的序列性。例如,在第三学段,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点,设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以“壮丽山河”为主题的展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不同作者关于祖国各地自然风貌的文章,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旅游经历,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和总结制作展板的规范和策略,与同伴协商和分工,对展板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撰写文稿,制作和装饰展板,对展板内容做出书面陈述,等等。
如果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阐述来编写教科书的话,每册都可以按照学习任务群编排单元,即每个单元针对某一个学习任务群。当然,不同年级的教科书囊括的各类学习任务群的比例可能会有差异。例如,第一学段可能有比较多的单元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而第三学段的这类单元则会减少。这里的每个单元很可能表现为一项复杂的语文学习任务,单元设置的板块、课文、练习、导读等都是学习任务的组成部分。每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各册教科书中同属于该任务群的各个单元学习任务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