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是唯一会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
但事实却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去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
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一个人会开始思考和追问人生的意义呢?
据我观察,基本是在两种情境中发生的:
情境一:遭遇了比较大的挫折或痛苦。
情境二:直面了生命的有限性。
挫折和痛苦的出现,
是一个人追问人生意义的最常见动因。
那第二种情境,直面了生命的有限性呢?
它说的是:
一个人如果离死亡很近,
不论死亡威胁是发生在他本人身上,
还是直接发生在他的亲人或朋友身上,
他都是直接面对了生命的有限性。
虽然几乎所有人从小时候就“知道”,人是会死的,
但毕竟“知道”与“体会”是不同的两件事。
后者,会直接剥开生命的面纱,
让人提早直面本该是很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情。
这种对于生命有限性的赤裸裸的直面,
就会带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能够称得上是意义的,
就一定是比我们人类动物性,
以及生存本身更高的东西,
是拥有更长时间价值和持久性的东西,
是比吃喝劳作、升官发财、结婚生子本身更加深刻的东西。
其实,曾经的人类,找到过一种确定的意义:
按照宗教,或各类巫术的指引,神或某种神秘的力量,
每个人一生的剧本早已确定,它代表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意义。
但后来,科学出现了。
它以它强大的力量,扫除了这个虚幻的确定性,
把人生意义的决定权还给了每一个人。
这本是一个非凡的好的转变,但事实却是:
这个转变反倒让人不知所措,
因为那个被规定好的统一的人生意义忽然被拿走了、清空了。
这就像是:
你把我意义的杯子清空了,
那么现在,我又该向里面倾注些什么呢?
其实,这个你要往自己“人生意义之杯”里倾注的东西,
就是你要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这个倒进去的东西,应该能够使你的人生
具有一种品质、深度、广度、丰富性和持久性。
这个往自己“人生意义之杯”里倾注的过程,称之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