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日常言谈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口才便给之人的偏见极大,口才好如子贡者,就算再贤而通达,也不过得了个“器”的评价;但是腹有才华、不善言谈者在他眼里就是大才。
孔夫子的做法很简单,因为他推己及人。自己所做不到的,别人做到了,甚至做好了,那是对方错了,走歪路了。要和自己一样的人才是贤人君子啊。
虽然我也认可他说的靠口才说服人有时候会引起他人反感,空口说白话,自然是能吓人一时,不能真的让人心服口服。但以事实为根据,侃侃而谈,诸葛舌战江东、苏张纵横六国不都是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了吗?如老儒天天叫人向善是好的,可口才有益家国未必就不好了。
本篇不过说明所谓圣人,仍有人性而已。
【原文】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 (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