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人都七情,所以情易有,但要融进去,并非易事。在这种“人文合一”的境界中,“融情”要求读者也就是师者首先要对文本有自己独特感受,这种感受从何而来? 在平时我们的朗读中,虽然也有抑扬顿挫,可就是让人听之无味,此时朗读者的情还太浅薄,没有走入到作品,走入到作者心中,所以朗读让人觉之有些“矫揉造作”。要想使听众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就得深入细致又有耐心的咀嚼文本,反复的“咬文嚼字”“斟词酌句”,这样才能在朗读中获得更强的感受力,将读者带入到情境里和角色里。另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的文章通过语言铺展开来,那就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不需要你做过多解释,只需随着文字的轻吟,画面便会随之一起浮现眼前。透过文字语言,我们要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文章事物的变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融进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即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判断。这时,自己才将文章的读真正“变活”了,真正变成自己的读了。如果说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是基础,那把书面文字变成自己的文字,把作者的感受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便是提升,便是真正的“融情”了。 当然感受不是最终目的,它的目的在于把朗读者推向情感的高度,进而带动听者,感染听者,把听者再带入到情境里,带入到朗读者自己的情感和意识世界里。
融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我县教科局下达文件,号召大家“科学防控,健康成长”,同时倡议老师们以疫情为契机,把生活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