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个些显而易见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用心琢磨,而有些道理只要肯自己亲自实践,就能够改变我们现如今的生活。
1.停止抱怨。
多思考“接下来能做什么?”,而不是只停留在负面情绪之中。你每抱怨一分钟时间,生命就浪费了一分钟。
2.停止说话不看对方的眼睛。
眼神不要躲躲闪闪,要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和对方目光正面接触,这会让别人感到被尊重。当然你也不要一直死死的盯着对方。
3.停止躲在角落。
一到会议或者课堂总爱坐在角落,试一次做到第一排或者正中间,你会更专注的吸收到活动的价值,而不只是低头玩了半天手机。
4.停止默不作声。
从来不敢在公共场合举手发言的人,勇敢的举起一次双手,不管你说的好不好,你都会有意外收获,突破心里障碍,增强了自信心。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发言让别人认识你,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5.停止无脑转发“震惊的新闻”。
那些让你觉得“开脑洞”的文章或者“震惊”的新闻,不要刚看完,随手就转发出去,至少你也先来知乎上搜搜啊!上学时,我第一次读《货币战争》,看完后觉得很爽很开眼界,罗斯柴尔德成了我的谈资,后来朋友推荐我看《货币战争批判》,又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原书中的杜撰程度之大。
养成追究事实的习惯,是你拥有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6.停止插嘴。
如果你不小心插话了,而对方没有说完,赶紧停止,用谦让的口气说“你先说完”,通常一个人想说什么却被别人打断了,他是没有心思马上专注的听你讲话的,你可能不但白说,还让给人留下没礼貌的印象。
7.停止不吃早餐
胃炎、十二溃疡、记忆力迟钝、肥胖体质,坚持不吃早餐一年,还你一个糟糕的身体!
8.停止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就出门。
有的人,我一看到他头发上挂着大片的头皮屑,就再也不想和他说话了。
也许你的个人形象不需要多么精致,但至少要保持个人卫生,洗脸、刷牙、保持口气清新,这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9.停止过度的感官刺激。
很多人一介绍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就会说: “听音乐、看电影、美食、LOL。。。”
这就是典型的感官型爱好:单纯的感官刺激享受。
喜欢音乐?试着去学一件乐器。
爱看电影?试着写几篇影评。
喜欢美食?下次能不能讲讲某道菜的历史趣闻。
娱乐放松固然要有,但是别永远只停留在满足原始的感官欲望上。
加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料”的人。
10.停止旁观者思维。
很多人在职场中,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不问就不说,最喜欢当隐形人,其实,隐形的同时,你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
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印度人做高管的人数远比中国人多。为啥,因为印度人特别“主动”,不论职责内外的事,都抢着干,有任何表现的机会,都争着做。虽然他们身上的咖喱味实在不受欢迎,但这种积极到爆炸的行事作风,非常有效。中国人强调“谦让”、“低调”、“内敛”,但是这种价值观,不适合用在职场的竞争中。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有道理的。
11.停止敷衍了事。
领导是怎么判断是否提拔一个人呢?
他会先交给你一个70分难度的事情,如果你做到60分,领导会认为你的能力只有60分,下次就给你60分的任务,结果你又凑合做到50分,好了,你已经离滚蛋不远了。
如果给你70分的任务,你做到80分,领导下一次会给你90分的试试,你做到了100分,然后每次都超领导的预期完成工作,个人能力既得到了锻炼,升职加薪更是自然而然。
12.停止轻易放弃。
我做销售时,学到一条对人生很有价值的道理:做任何事情,真正的结束,是在你放弃的那一刻,而不是在别人说“No”的时候。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会遭遇到“No”的情况,很多人一碰到阻碍,就立刻掉头绕行。
别养成一次失败就马上放弃的习惯。
换一种方式再试,还不行,确定尽全力了么?再试一下。
当你经过三四次反复,竟然以某种方式搞定了,就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知: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能力去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只要不轻易放弃,事在人为。
13.停止不敢“做梦”。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时,习惯于“差不多就行了”。从来不会甚至不敢去想:“我能做到多出色?” ,也从不敢提出一个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目标。
不要停止做梦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限可能
敢想象、敢尝试、敢坚持
你做的梦,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