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异类》
第四章 天才之忧(下)
“经过长时间协商,奥本海默被判缓刑,以观后效。”
智商上的差异确实存在,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天才泯然众人矣呢?
在这一章中,作者举例一位叫做兰根的天才,他并非不聪明,相反,他能理解所学的一切知识。但是因为家庭背景,爸爸有酗酒的习惯,因此经常会打孩子。妈妈没有什么文化,在一次天写申请奖学金的表格时,需要家长天写收入情况一栏,但是因为妈妈搞不明白这些表格怎么填,所以错失了奖学金,直接导致兰根无缘继续上大学。至于兰根本身在大学里的 生活也并不顺利,与同学们的格格不入以及和老师之间也没有有效沟通(着直接导致了老师至始至终都没有发现兰根的才华)。
作为对照组,作者又拿出了奥本海默的例子。奥本海默也是一样从小就显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所学的学科能很快的理解。但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大学时因为导师让自己参与不感兴趣的学科研究而变得日益暴躁,直到有一天他想要毒死自己的导师。有趣的是像毒死导师这样的事情很快就败露了,但是他却只是被判缓刑,以观后效,在此期间可以继续在学校学习。不仅如此,奥本海默在今后的原子弹建设工程中毛遂自荐,但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奥本海默并非第一人选,但是他就是能说服当时的工程管理者让他参与到这样的实验中。
作者指出,兰根与奥本海默的区别就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结构能否用合适的语言将情况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而这样的本领与家庭教育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奥本海默的父母从小就鼓励奥本海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去诉说自己的诉求,这种家长帮助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式作者称为协同式教育,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天分,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技能。
相反,家庭背景一般(侧重于指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的培养意识较弱)的孩子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与学校的老师有关系。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普遍性格内敛,不善沟通,但也很少发牢骚,懂得合理利用时间。
两者一对比,作者认为,虽然不能说明两者模式孰优孰劣,但是很明显协同式培养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培养下的孩子从小就树立了权利意识,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形式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并且,他们懂得与他人建立联系,有效沟通,合作发展。总管整个社会发展,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需要合作发展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这期间必定有一个与他人合作的过程。
对于我的启发,假设我是兰根我会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被白白埋没?
首先协同式培养的重要一点就是家庭背景,既然兰根的家庭背景已经确定了,这点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家庭背景的差异,导致兰根没有协同发展的意识,没有合理诉求的能力,没有有效沟通的方式,而是一味的质疑痛恨权威,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改变不了家庭,就只能改变自己,协同式发展的核心是有效沟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对父母的沟通,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不要期望自己说的他们能理解,而是应该将奖学金事宜交给自己处理,在父母天写完表格的时候,也应该及时进行询问,是否有不懂不会的地方需要帮忙,或者直接自己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疏漏之处。其次,对于父亲的坏习惯,应该主动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效果,可以进行适当的对抗来维护自己的合理诉求。至于学校方面,应该让学校的教授懂得自己的能力水平,多多表现自己,同时在课后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发现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一味的质疑老师的上课水平。最后如果自己的目标一味客观因素没有实现,不能只是自我欺骗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要的东西而不去继续追求,因为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后悔。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因(天生智力)和家庭可能无法改变,但是协同发展、有效沟通是可以后天习得的,除此之外,所谓的先天智力优势在一开始也只是影响很小的一个因素(前面的章节有提到),并且这种差距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重要的是有效联系! 因此,找到原因,主动学习,才是摆脱命运束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