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们讲讲唐朝的人物,我们一定会惊叹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挥笔滕王阁的气魄,会惊艳潇洒浪漫的诗仙太白对月饮酒的豪情,会心疼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孑立茅庐的孤独,会羡慕一国之君的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甜蜜爱情……却常常遗忘自由任性的孟浩然
说到孟浩然,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他的《春晓》,小时我们就会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想到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一开始我对孟浩然的了解就止步于此,直到我有幸听到我的语文老师讲到唐诗风韵,才激起我对孟浩然的兴趣。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孟浩然的一些趣事:
(一)孟浩然与张九龄
当时张九龄是千人之上的丞相,而孟浩然只是一介平民,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当时有位高权重者可以向皇帝举荐的规定,所以孟浩然想让张九龄举荐,就写了下面的诗寄给了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九龄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当然也从诗中读到了孟浩然想要被举荐的心,更何况张九龄本人也十分爱才,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举荐孟浩然,他就被贬官了。当然也有孟浩然得罪唐玄宗之说,过会儿我会再详细说说。
(二)孟浩然与王昌龄
之后,孟浩然身患了痈疽,这是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的化脓性炎症,如果过于严重很有可能诱发败血症。孟浩然经过精心治疗,虽已好转但未痊愈,郎中嘱咐他要忌口,千万不可吃鱼鲜,否则复发了,以前的治疗不仅白费,而且还可能危及生命。适逢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孟浩然就摆宴招待王昌龄,摆宴就算了吧,他还海吃胡吃,导致疾病复发,不久就死了,那时他才刚过不惑不久。这让我想到阿银所说的:我已经决定吃喜欢的东西,过短命的人生了。这时孟浩然的任性和洒脱也付出了代价,不过他的一生依旧很精彩,更何况他还有李白小迷弟呐。
(三)孟浩然与李白
开元十四年秋,李白与孟浩然在维扬初次相识,当时孟浩然在吴越一带漫游,李白恰好也在扬州,两人结识,一见如故。虽然李白比孟浩然小了12岁却丝毫不影响两人的忘年之交。李白多次赠诗给孟浩然,甚至不惜直白的表达对他的崇拜之情。如:写下了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为什么孟浩然会如此受到李白的崇拜,我想是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吧,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却无缘仕途的人,他们都拥有向往自由之心……孟浩然作为李白的前辈,不仅深受李白的尊崇,还可以用现在的话说是朋友圈的顶尖人物,大家都十分欣赏孟浩然。我想这跟他独有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比如孟浩然在太学游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可见其才华是多么横溢!
(四)孟浩然与唐玄宗
相传,有次孟浩然去找好友王维玩,到了王维办公的地方。那时王维只是个小官,办公的地方也没什么机密的东西,孟浩然去了也无可厚非。当时尽兴喝了点小酒,不巧外面有人说到:皇帝驾到!孟浩然按道理来说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啊,不想却吓的要死,赶紧爬到床下躲起来了。王维不想冒欺君之罪,就告诉了唐玄宗实情。唐玄宗很大度地说:朕知道这个人很有才华,干嘛还要躲起来?不但如此,还询问孟浩然的新作。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谁想孟浩然张口就来:
北阙休上书,南才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当然如果只向向唐玄宗展示前两句诗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一说到“不才明主弃”后,唐玄宗龙颜大怒。很生气地说道:你从来没求我让你做官,我也没抛弃过你,为什么乱说啊?说完就拂袖而去。就这样一向情商很高的孟浩然犯傻得罪了唐玄宗。我们无法得知孟浩然当时的心态,也许他心里是有对皇帝的不满吧。但这样不顾实况的孟浩然的确有点让人意外,不过任性这一点却体现的淋漓尽致!就这样,从此他开始隐居,游山玩水,写下了一篇篇后人为之传诵的山水田园诗,这也是一种别样完美的人生吧!
在唐代诗人中,孟浩然拥有众多朋友,有最让人羡慕的朋友圈。这一切肯定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他虽然一生没能走仕途且早早逝去,但他自由任性的品质让人敬佩,就像鲁迅先生说: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孟浩然一直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永不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