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婆婆住我家,因为厂里有一些事不得不回去,好几百公里的路,我只能偶尔工厂和家两边跑,往返油耗,再加上高速路开始收费,我回家的频率尽量减少,那段时间就像一只上满了弦的陀螺,跑得人困马乏,身心疲惫。正好婆婆来我家,这样我不在时,她可以给女儿做做饭,老太太也乐得在我家住,因为女儿从小由她带大,她们祖孙俩的感情比我们母女俩的感情要好得多。
自从公公去世后,婆婆决定三个子女家轮流住。今年春节期间是我们一家三口陪她,那么按顺序下来,这个月又该轮到我们家陪她了,现在女儿学校因为疫情原因迟迟没有开学,陪婆婆的任务暂时由女儿担任。都说“十个老的偏向九个小的”,婆婆的确很喜欢她的小儿子,我也告诉她,如果不喜欢去其他子女家住的话,就在我家长期住也行,只不过,我要是去厂里做事,那她就又剩下独自一个人了,好在,老太太目前身体不错,尚能自理,这些事暂时不需考虑,走一步算一步吧,反正总不能把老人扔一边不管。
婆婆在我家,我失去了“自由”,要争取做“二十四孝好儿媳”,早晨要早起煮粥,做早餐,以前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午餐和晚餐,也不能马虎了,不但要做,还要费脑筋搭配荤素,还要照顾老年人的胃!闲时要整理各个房间,擦玻璃擦地板刷马桶,不能长时间玩手机,不能在沙发上练“葛优躺”,不能“闲坐一个坑”,不能对着电脑“K歌泡帅”……其实这些都能克服,唯独早起这一条,对于我这种资深夜猫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人们都说最佳的养老方式,是一碗汤的距离。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自己的家煲个汤,端到父母家时刚好能喝,近了太烫,远了太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能够适应与子女间有一定的距离。但保持距离并不意味着关系疏远,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和子女双方既能互相照顾,又可避免一些矛盾和麻烦,毕竟“代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那些出国的,特殊职业的,或是远离父母家乡的子女们就另当别论了。距离产生美,无论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即使亲朋好友,该有的尺度感和分寸感依然要有的。所谓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指的就是这“一碗汤的距离”。
婆婆是个倔强的老太太,快80岁了,依然耳聪目明,这是她经常固执己见的原因。她总是用老一套的观念指手划脚,时不时地向我灌输“男尊女卑”思想,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我面前,说她当年如何如何对公公体贴入微,俯首称臣,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先仅着公公啊,大事小情由公公做主啊,男人才是当家人啊什么的,大概她发现有几次我和老公因为一些琐事起了争执,我嗓门儿大了些,她心疼她儿子了,这就是一个屋檐下发现了我们小两口的“斑斑劣迹”,她这么絮叨,我耳朵都起了茧,什么年月了?还老生常谈,当我是封建社会的小媳妇儿?也是醉了!更离谱的是,婆婆有超级嫉妒心,我妈自去年生病以来,对我很是依赖,总是时不时打电话给我,不上班时,我每周会抽时间回家看看她,给她洗洗澡,简单收拾一下,就因为这样,婆婆醋意大发,言语刻薄,经常脱口而出的话就是“你对你妈可真孝顺”、“世上还是女儿好”……我这做媳妇的根本不和她计较,我老公也知道她妈这毛病,但又不好说什么,即便说了,老太太未免会改,所以,我心情郁闷,这个母亲节我在工厂没有回家!我在电话里问候了我的妈妈。
有人指出,现在是老龄化社会,尤其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是两辈子人之间的代沟,会让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变得疲惫不堪,甚至导致亲人反目。我觉得新新人类做了父母,情况会好一些,毕竟我婆婆所生的年代太久远了,让她转变和接受现代,应该是天方夜谭了,所以,但愿她的时代结束了之后,父母子女婆媳翁婿等等这些亲人之间的关系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但不管怎样,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还是要传承下去的。
母亲节应该讴歌母亲,但是我觉得这些话有必要说出来,人最终都会衰老年迈,需要陪伴和照顾,怎样和一个屋檐下的子女相处,是需要老年人和子女们思考的问题。
下午女儿在微信发来了“祝妈妈母亲节快乐”,把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打算等忙完这一阵子,就回家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