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遐想
今天早晨,天还刚亮,就听见我家先生在窸窸窣窣的活动了,他早早就和我沟通好今天要去钓鱼。我一般是不和他一起去的,但是,今天要带我小侄子一起去,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勉力睁开惺忪的睡眼,起床和他一起出发了。
驱车几十里来到了小白河边,今天真是一个钓鱼的好天气。天上的云厚重且低沉,把太阳遮的若隐若现,时不时从云层中露出一点光来,像是给云层镶上了一层金边。拿出渔具来到路边,向河边行去,草及到膝盖,由于昨天晚上的一场雨,草上都是雨水,走过来就打湿了小腿,我不禁抱怨连连。但来到河边,看到小白河,心情瞬间就好了。河水是绿色的,时不时还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一只不知是什么名字的水鸟也在河面上飞来飞去,不一会儿,似乎是倦了,落脚在一根芦苇上休息。河对岸停靠着两条小船,随河水荡漾。小白河水缓缓地向北流去,一路向北就会流到白洋淀,这就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小白河。
曾经的我是很爱钓鱼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的这一爱好,现在很少去了,我这几年皮肤特别敏感,怕阳光也怕蚊虫叮咬,所以,最近这几年就很少去钓鱼了。原来,我经常在周末、假期和老公到鱼塘、白洋淀去钓鱼。最喜欢盯着鱼漂,一动马上提起鱼竿那种刺激的感觉,黄昏时分,踏着落日的余晖,相携收获而归,哪怕一无所获也很惬意。
今天,这是时隔几年之后的第一次。坐在岸边,我盯着浮漂思绪万千。忽然想到,钓鱼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呀!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可这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联想到了我们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有时不正是这样吗?你给的学生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譬如,我老公在钓鱼前总会精心准备鱼饵、鱼食,这次钓到的少,下次换一种,这里的鱼爱吃这一种,那个池塘的鱼爱吃那一种,烂熟于心。就是同一片水域不同季节也是不一样的。钓线的长短,也是很有学问的。不是所有的鱼儿都是待在河底等着吃鱼食,可能它会在一米处游动,也可能在河底,这和温度与鱼的种类有关。这都要不停地实践才能找到答案。
这是不是和教学有关系呢?我们在上课前是不是也要知道:学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现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有的老师就会照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去走。一般不会想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我觉得这就是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都说有市场才有需求,我觉得我们跟学生之间也应该是这样子。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的是孩子所需要的,面向教学主体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要不然学生也像鱼儿一样恨不能骂出来了: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那不就贻笑大方了吗!
我今天是鱼儿没有钓到,道理倒是悟出了一点点,22号要去沧州培训了,希望我能找到学生爱吃的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