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看了两部“抗日”片,一部是美国的商业片,一部是中国的文艺片。
商业片是著名导演加好莱坞影帝。文艺片是新锐导演加中国影帝影后。
商业片一出来各大平台的评分高上了天,刚在北美上映,就进了影史前十(IMBD8.8分,排13名的阿甘正传才8.3分)。艺术片豆瓣分也挺能看(7.5分,同期的《长城》才5.3)。
一句话概括核心:“抗日”。
核心一致,但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我之前谈过商业片—《血战钢锯岭》[上帝似乎赢了,但他一定没有笑],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以下含大量剧透,没看过的又想看的请收藏下回来看。)
1 其实我没怎么看懂
刚开始就承认自己没怎么看懂,自然是露怯的事情。
幸好导演一开始就没指望我们看懂。
人家自己就在片子里说:“文艺片,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电影从头到尾看完,略理一下逻辑思路,看懂故事情节应该是没问题的。(本来想梳理下情节的,后来删了,太啰嗦。)
难就难在,导演是真的想拍“文艺片”的。片中,多线交叉并进,正叙倒叙并存,镜头语言美而晦涩,对演员经常大特写让演员炫技。
不过,最好的诗是读不懂的诗,最好的画也是看不懂的画,最好的文艺电影,当然是看不懂的文艺电影。
因为,对于艺术而言,看不懂,不等于没有可看性。恰恰相反,好的“看不懂”,就是值得我们再三回味与观赏。
所以,我要跟大家聊聊,我看懂了些什么。
2 电影真的很美
作为一部艺术片,首先是应该是美的。
要当一部“看不懂”却“好看”的电影,美更是必然的。
作为一部黑帮暴力艺术片,片中必然会有暴力,会有性,会有死亡。
不得不说,这三者都处理出了别样的美感。
暴力镜头很有点昆汀的暴力美学的味道。黑帮的枪战让人喉头发紧,并不觉得恶心,只是压抑。全靠影片本身渲染带来的压抑。
性的镜头并不少,直接的描写都发生在小六身上。但是并没有被审查剪掉,为什么?因为虽然有性描写,却并没有任何“欲”,压抑是主旋律。
小六与某个男人(钟汉良)充满性暗示意味的交谊舞,小六与明星赵先生的苟合,小六与渡部的交媾……没有任何情欲的色彩。构图是美的,人也是美的,就是没有情欲,只有心不在焉的挑逗和麻木的媾和。
即使是渡部举枪杀死了小六的情夫和司机,在车上奸污小六的一节,也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色情。只有在昏黄的打光下,暗地流动的血液。小六面无表情,眼神里是隐忍和痛苦。
片中的死亡是安静的。人死了,就静下来了的安静。
王妈被子弹击中。她作为陆先生的大管家,死前最后一刻做的,是艰难的取下手上的钥匙串,然后坐在八仙椅上,从容离世。她当然也痛苦,但是那一种精致的上海人的腔调并不容许她挣扎。
从一开头闹事的革命党的死,到后来不断的枪击,刀捅,各种死亡都有个很安静的结局。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影视剧里的人死前的“啊”或者其他。
死得,很安静。
让我想到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片中人物对死亡的从容和安静,应该是导演对死亡的态度“人终有一死。死亡来了,就接受。挣扎毫无意义。”
小六在宴会时曾经说过一句:“我也不晓得我最后死没死,也有可能,历经万千磨难,最后活下来了。”
3 人物精彩之极
这部剧里面,每个人物都精彩之极。不管是主角,还是一闪而过的龙套。
我们先只谈男女主角。
陆先生,隐喻上海滩大佬杜月笙。
淡定,老派的上海老绅士作风,让人想起《教父》。
我只想用两个字来形容他:“从容”。
杀人 和救人,都面无波澜。
面对气势强大 的日军,他只说:“喝茶。”
他身边有一个女人,老五。这个女人愿意为了他的复仇计划去死。
他心里住着一个女人,小六。这个女人是一只抓不住的青鸟。他愿意送她远走高飞,她却成了被人的禁脔。
十里洋场,他一手遮天,却敌不过日本人的明抢暗箭,只有远走他乡。
千里之遥,他见微知著,一张照片他推断出是敌是友,最终报仇成功。
最后他一直拖到49年5月,才彻底离开上海。这中间的几年,他无悲无喜,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最终只是像个普通人那样,配合的张开双手,给故事一个体面的结局。
小六是一直独立于故事主线之外的女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她和陆先生的灭门惨案无关,和渡部的间谍计划无关,更和整个上海滩的保卫与沦陷无关。
所以她才是女主角啊。
她身上,是所有那个大时代下,身不由己的普通人的缩影。
她美貌,妖艳,黑帮大佬 可以为了她离婚,也能为了她忍下绿帽之辱。
她想拍电影就能当女主角;出轨了想活命,陆先生都为她求情。她似乎什么都能拥有,只除了、自由。
她无数次的跟陆先生乞求:“你让他放了我吧。”最后他真的放了她,却是她失去一切自我的开始。
最触动我的,是章子怡的演技。
让我发出,“这演技太好啦”的感慨,是章子怡在片中说台词的几个镜头。
她眼神望着前方,仿佛在和人对话,台词流畅的说出,坚定中带着期待。一瞬间让我感觉看到了上个世纪初的老电影——她确实在片中演老电影啊!
甚至还有一点嘴角的下撇,来表现一个非专业演员初次演戏的紧张。
在这样大腕云集的片里,她的演技也是一流。因为她演出了“我在演演戏”的感觉。
还有小六被囚禁起来那几年。从一开始的竭力隐忍渡部的触碰,到后面对性事和杀戮的完全麻木,到被渡部扼住的脖子被松开时的茫然,她没有任何夸张的表情,没有一句台词。她似乎不推动剧情的发展,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旁观者。
直到最后一幕,她第二次举起了枪,为陆先生,为自己复仇。她举枪的手,坚定有力,毫无颤抖。
4 应当一看再看
这部电影值得再看一次。
不论是不是要去找来小说版《罗曼蒂克消亡史》认真研究一遍,我都认为这部电影值得再看一次。
第一次看的时候,难免觉得没有头绪,会急于理清线索而忽视一些片中的细节。有好些细节我都是回来对着剧照才幡然醒悟的。
比如陆先生到香港后,他拿着报纸,看到二哥和被打残的日本文官成立银行的新闻,又和吴小姐聊起了上海人对上海菜的怀念。他幡然醒悟,自己的妹夫、日本文官和二哥联手演了一出戏,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离开上海,更是为了让日本文官夺权,二哥上位的一箭三雕之计。
而这么复杂的串联,导演和男主只用了一个动作,一张报纸,两句台词来完成。实在值得反复回味。
因此,坐言起行。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你,不如和我一起再次走进电影院,重新阅读这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