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有些疑惑,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不一样的教育”。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打开了这本书。在本书中,王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一个个真实又朴素的故事,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但又发人深思。
“一个教师最伟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这是王老师在写作中总结出的成长观,也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我们都清楚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我们首先是在教人,然后才是知识。 在王老师分享的“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则故事里,尽管老师一直在努力给学生优异的成绩,但出人意料的是最终成就学生的却是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这些做人最本质的东西。就像哲人所说的,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不禁反思,我总是在抱怨我的学生上课不听讲,成绩差等等,似乎每个学生都不能让我满意,但我又能教给我的学生什么呢?我自己是否能做到我要求他们做到的事呢?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倾心于改造我们的学生,希望把他们打造成我们理想的样子,这是许多老师的“通病”,
在书中,还有一句让我感到惊讶的话,“问题学生不是破坏者,而是受害者。”这个观点让我一度不能理解,细读几个故事后,才发现确实如此。班里的“问题学生”总是会令老师头疼不已,就像我所带的班级,总有几个学生上课调皮捣蛋,影响到课堂秩序,因为这些,我也总是斥责他们,但没有什么效果,甚至变本加厉,我也为此非常苦恼。现在想来,小学生本身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有些孩子本就性格活泼,而我总是用大人、老师的思想去一味地要求学生,忽略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了解其中的原因,没有关心到学生的心情,只是一味地批评,难免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看起来不太完美的学生,我们总是放大他们的缺点,而不能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其实仔细回想就能发现他们也都是非常可爱善良的孩子,比如有个孩子,尽管上课总爱聊天,但他经常主动帮大家收饭盒,还有的孩子总是在课下主动收拾讲桌上的物品,打理地干干净净……而我却总是在无意中忽略了这些,只揪着他们的错误不放。就像王老师提到的“教师最应该去做的,是用欣赏帮助学生打破对生命的盲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摒弃那些脆弱的心灵”。
“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不一样的教育”,不只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同样重要。未来的路还很长,多学习,多反思,与学生一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