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又转到了田福军,这位从双水村走出去的领导干部,因为官运亨通,已经坐上了黄原地区地委书记的交椅。可是我们看他的行事作风,他的好运真的不完全是靠运气,而在于他务实、勤政的工作作风和大胆无畏的创新精神。
田福军到了黄原,为了掩人耳目,先去考察其他县,把他曾经工作过的,也是他的家乡的原西县放在最后,这是典型的先人后己,他这样做,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田福军的考察,绝对不像其他领导干部那样,走过场,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和心,设身处地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他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作物的品种和品质,甚至动用权利,来为农业生产调配资金。可以说,是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黄原地区的老百姓摆脱饥饿,吃饱了饭,不仅吃饱,还要吃好。
田福军到了原西,见到了昔日的同事及好友张有智,我们还记得,田福军在原西的时候,张有智曾经和他站在一边,处处支持他,维护他,是一位得力干将。可是这次相见,却让田福军感觉到,张有智变得很颓废,一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模样。通过交谈,他敏感地察觉到,张有智是因为自己升迁了,而产生了很强烈的嫉妒心理,同时还有对自己未来命运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张有智的斗志,乃至影响了他干工作的热情。
我们都有体会,对待工作是满腔热情,全力以赴,还是和尚撞钟,混日子,工作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一个人只是机械地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就叫做不用心,应付差事。现在的张有智,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田福军突然想到,你可以用理想的标准要求人,但拿它来估计人是不行的。他没想到张有智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他的境界竟然如此之低。他很想好好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把他拉回来。可是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其实这种事,还真不太好开口。
田福军看到石佛寺的残破不堪,立马萌生了保护文物的念头,还建议张有智派人做个预算,找财政拨点款。张有智却表现得很不积极,一会说没钱,一会说没人来看。
他们来到供销门市,得知现在老百姓买不到煤油,很有怨言,当即拍板疏通供销渠道。而张有智竟然对这事一无所知。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区别。
我们发现田福军很会工作,他知道从哪里入手,思维也很敏锐,更有着极强的洞察力,通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够看清事情的本质,从而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并有效迅速地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所以,他的官运是他一脚一脚自己走出来的。张有智等人再不服气,也只能干看着,干着急。有句话说的好,你只看到别人风光无限,怎么就看不到别人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田福军千好万好,他怎么会是抠脚大叔?这一点让他的形象在我心里多少打了点折扣,但这更说明,他是一位接地气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