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的状态贫乏、沮丧,一定是因为自己近期读书不多。
放在床头、桌上的书安静地躺着,书包里的Kindle也跟着公司、家里两边跑,硬是没有心力去用心看一眼。手机上的碎片化阅读没有帮助我化解内心的焦虑,反而把注意力分散了,因为心灵无法聚焦,自己的大脑常常处在一种放空的状态中。
那么多方法论、鸡汤、励志文摆在那里,我在看的眼花缭乱之余,反倒困在原地。脑袋里有一千个想法,却很难去元气满满地开始哪怕一个。
困在原地的人,估计不止我一个,但我发现,已经在路上的人们,其实有一些共同点。
从持续打磨一件小事开始
与其坐在这里冥思苦想,如何去更好地实践,不如从现在就动起来,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修正和寻找更好的方法。
我发现,再微小的行动中都蕴含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我在自控力lab读写群的七十天写作训练中,逐渐绷紧了脑中那根“每天都要写点东西出来”的弦。当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毫无产出,就会开始焦虑。七十天,我形成了写作——满足,不写作——焦虑的条件反射。
现在已经结营了,我要打破之前养成的习惯,其实相当简单。
也有人说,日更不能保证输出质量,我也有同感。但抛开这个观点,如果我都不能保证每天写点东西出来这件小事,我还能指望自己保证更多其他升级的要求吗?
重点不在质量,而是你的行动力。当你有了足够强的执行力,“品质”才会是你可以进一步考虑而游刃有余的东西。
艾力在《奇葩说》里讲到他组建早起团的事情,他说:“我也不知道那么早起来干什么,反正起来了再说”。这句话简单粗暴,却直击要害。我们有太多想法、顾虑、犹疑和比较,它们阻挡我们在当下真正付出行动。而行动,是一切想法、顾虑、犹疑和比较的最有效的“试金石”。
只要你在路上了,必将有所收获。
有人每天早起坚持给自己做一顿美味丰富的早餐,有人每天晨起后坚持对着镜子微笑三分钟,有人每天坚持冥想。我甚至听说,有人每天坚持找一个陌生人借钱,看是否真的有人会借给他。
于是,他们在一天的最开始品尝到美好与满足,在微笑中融化了内心的坚冰,在呼吸中感受到了与自己生命更深层次的联结,在不断被拒绝的过程中发现了另一个新的不怕被拒绝的自己。
你看,只要真的行动起来,不一样的改变就会在你的身上发生。要不,先坚持一个月?
投入你的注意力
要持续的打磨一件小事,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投入你所有的注意力。
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周身各种资讯环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地被分散,吸引到各种光怪陆离的事物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动地去注意一件事物。要去主动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物上,必然会消耗我们的能量。所以,它真的很难。
但我们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时,常常沉浸其中,毫不费力。
去寻找你要坚持的那件事中的乐趣,去自己建立一个美好的内核。
泽阳老师在一次分享课上说到了早睡,她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不断说服自己早睡将带来的好处。早睡显而易见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当你有一天因为晚睡导致身体出现问题,那么所花出去的医疗费将是你晚睡付出的代价。反之,如果你坚持早睡,其实就是在为未来那个自己剩一笔医疗费。所以,早睡,就是在挣钱。这个内核的建立,很有效果。
也许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把需要坚持的事变成我们喜欢的事,然后一直坚持下去。
分享
有一个误区是,好像一定要卓有成效,才可以拿出来做分享。我说的分享,并不是指导,它更像是一种反思、复盘和升级。再则,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不确定因素,失败的体验却有共通的反思意义。
把你一直的坚持并且在过程中的得失进行认真整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阶段。我们有机会得以回顾之前走过的每一步,并且因为是要面对更多的人,我们会多一份谨慎的责任。
李笑来老师曾说过:“教,是最好的学”。在这里,分享,一样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还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态度,一种对自我能力展现的坦然和自信。
当你在一次次的分享中,做的越来越好的时候,也意味着你的分享对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有用。
如果可以行动到这一步,你现今焦虑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