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是爱抱怨。
公交久等不来,怨公交系统那群白痴;天气太热,骂鬼天气;事情太多,烦到骂娘;与同事出差,一起抱怨公司或客户;甚至抱怨眼睛近视;报怨天天要洗碗;网上一起声讨雾霾;时机人群对了,随处抱怨国家的不好,比如食品,教育,房价,医疗…
去年开始,作为家庭年计划,戒抱怨提上日程。
前年起,半年或一年内,家庭式养成一个或两个好习惯,大家一起监督一起养成。
比如前年是,守时。大小事,约定了时间,就要求自己准时。常说的是:迟到就是迟到,不需解释,没有理由。虽偶尔也有差错,但总体效果不错。
去年计划主要是戒拖延症,次之是抱怨。戒拖延,包括早上起床,做家务;答应的,应该做,想做的一切事…提炼出来的语言是:说干就干,立即。
去年的次计划,今年的主计划,戒抱怨。
戒抱怨,自从去年以次计划存在,去年下半年起,啰嗦怨言在减少。我们践行: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尽人事,听天命。因此,之前会抱怨的人与事,学会了改变,接受,换角度思考。
今年,我自己抱怨地越来越少。
但这个春天没完没了的雨,我还是对它有微词:嫌丫头的几双鞋都被路上积水泡湿,嫌一个阳台衣服总是不干。网络不好,还是会说句:哎,这网络。
晚餐前去小店买菜,路过SO,几个员工在走廊吃晚饭。听一女孩在说快餐越来越难吃,另一个说,还不知是不是地沟油呢。
到了小店,看见圆圆大大北方茄子,一手托着,一手拍照。边上一个阿姨在与店主抱怨,菜咋这么贵?又说到百香果,抱怨睡眠不好,买回去泡水喝。另一个三十多岁女人听说百香果利于睡眠,加入她们谈话。她抱怨自己总是睡不好,一脸憔悴无奈。
店主又转向我,给我说这种茄子比长茄更嫩,更好吃。我还在手机看我的照片,隔壁小区那对母子进来了。
两小区不远,我们生活玩耍范围常重合。白鹭洲散步,小店买菜,楼下逛衣服,中山公园,图书馆…
熟悉的陌生人。彼此眼熟,互不知道姓谁名啥,也没说过话。
她儿子10岁左右,是佝偻病与自闭症儿童。常见她带着儿子,缓慢地到处走。
她看我在看手机,在说茄子。也加入我们,说茄子怎么做更营养。然后翻她手机里自己做的茄子图片给我们看。
翻到她家的早餐:萝卜排骨汤,五彩饭团,青菜;鸡蛋,红糖馒头,百合苟杞红枣银耳汤。
早餐就吃得如午饭,我家号称早餐吃得像皇帝的,一瞬间被她秒杀。
我好奇宝宝被勾出来。“几点起呀,炖排骨汤,五彩饭,择洗青菜?”
她说她五点多一点就起,起来喝点温水,吃个苹果,然后煮早餐。五彩饭要准备4种菜,切小丁,随着米饭的不同熟度逐一加进去。最后好了,趁热再做成一个一个可爱的饭团,撒几粒黑芝麻。
她又翻出在椰风寨拍的日出,白城的日落。还有白鹭洲,植物园,美术馆,她儿子特殊学校,做义工的地方…
给我们讲特殊学校的情况,从吃到学。
她说她每天走2万多步,都是陪着儿子走。孩子腿不方便,走得慢,一个小时只能走7千步左右。
一天中三个多小时,在陪儿子走路。
她说她经常去拍日出,日落,有时一天要去海边几次。经常晚上7点多去鼓浪屿,围着海边走一圈。
我问她,那么晚那么早的时间,儿子怎么办?
“我一天24小时带着他,我去哪,他就去哪。”她说。
“天天在外边走,孩子愿意吗?”
“就是他喜欢在外面,不喜欢呆家里,他的病需要多走路,我们才开始一个城市的走。”
她说她很爱摄影,我问她,为何不买个单反?
“我只能用手机快速抓拍,稍不留神我儿子就不见了,哪里还有用单反慢慢聚焦的时间。”
神采奕奕,说得轻描淡写。
她手机里拍了很多自己做的美食。说怎样用饮食调理儿子身体。
我们在看照片时,她大头大眼睛的儿子,一会儿拿收银台上的笔往嘴里送,她麻利夺走;一会儿又扯片碎青菜叶要塞嘴里,她麻利拦下…
没抱怨儿子,也没不好意思,暖暖地笑笑继续给我们看照片。
我不停夸她做的饭,夸她生活科学规律。每天按时吃饭,按时散步,按时睡觉,早早起床。
她又暖暖地笑笑,“是我儿子这样,为了他身体,我才把生活调整成现在这样子。”
有个佝偻又自闭的孩子,她选择了暖暖地笑着接受。
我想以前的她,应该也是为天气啊,煮饭啊报怨过的吧。
还能抱怨的时候,生活还是不坏的,是有精力有心情有时间,才抱怨的吧。
生活坏到,抱怨成为奢侈,只会默默承受,没有怨言。
鞋子湿了,吹风吹干就好了;阳台衣服就让它挂着罢;网络不好,正好出门走走。哎,有什么好抱怨的,矫情。
愿我们在不坏的生活里,学会不报怨。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暖暖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