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聊哲学〉一书在我的书架上吃灰很久之后,终于被我认真地读完了。当初雄心勃勃地带回家时,是因为封面上孤独的画面,以及封面上介绍作者安妮,一位安万特科学图书奖得主。但是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并不知道这个奖项的由来以及重量。
最开始拿出来读时,真感觉读不进去。一本哲学书,与我的生活有关系吗?哲学,在我眼中曾经是最为空洞与无聊的一门学科而已,即便是为了考试我也是学不进去的一门学科,因为完全枯燥而无趣。我甚至怀疑中学、乃至大学里设置这门学科的意义。
读完这本《安妮聊哲学》,真仿佛一位大姐姐,在初夏清风郎郎的每日里选择一个安静地时间与我相对、娓娓道来关于哲学的想法、感受、缘源、故事……
哲学,作为一门智慧学科,它离不开人的发问与思考。当你想要思考人生或生命中种种不惑时,哲学无疑是最好的伴侣。
人是如何思考的?人有自由意志吗?狗有灵魂吗?你会选择信仰宗教吗?为什么总会有坏事?……
当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问题、任何人的思考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所有的问题答案都是每个读者自己的心里。
本书作者的写作方式也呈现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在西方教学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并不太关注会有多少学生能知道答案,而他所在意的是学生会如何思考提出的问题。而且老师的真正用意也是想培养学生的独立式和发散式的思维能力。
而东方的教育模式则完全不同,强调问题的答案并且是标准答案。前一段时间看见一名小学生的看图答题:图上是《西游记》的一个画面,唐僧师徒四人正走在路上,问:这儿有几个人?小朋友答道:两个。老师气愤不已,指责学生,你的眼神有问题还是不会数数?学生一脸疑惑左看右看,答的还是两人。然后回答理由是,另两个是动物。当大家当笑话传看这份作业时,我感觉到了我们教育的悲哀,难道不是吗?在一个孩子眼中的正确答案当然就是两个人两个动物,那孙悟空本就是一只猴,而猪八戒就是一只猪,孩子有错吗?错的是我们成年人吧,已被固有思维定势住了,习惯于不思考,只跟从标准答案。
这便是哲学的作用与力量。
哲学是几何学、数学、伦理学、心理学、医学等等学科的始祖。哲学能助自己解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还能促使你成为你坚信自己要成为的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学习哲学后,你就会成为电影明星或宇航员,它只是依据你的判断标准帮你认识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是需要优先考虑的。相比较而言,没有什么工作会比塑造自我品格更重要,也没有什么事会比改变自我更重要。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实现自我改变。
哲学引申出科学,哲学与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无限接近于真理。同时,哲学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来解决问题。
看完这本书,我是兴奋的,也让我思考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并且明白,中学与大学的哲学老师,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懂什么叫哲学?哲学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