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引发了我对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关于对孩子说话用命令式口吻、遇事指责他、话语带玩弄意味儿等类型。
事情发生在上周末,晚餐正在进行时,孩子耷拉着眼皮轻声对我说,“妈妈,我打瞌睡了。”
我家孩子从小就有这样一个“小毛病”:在没有午睡的情况下,晚餐时必打瞌睡。
究其原因,以我观察多年的结果来看,应该是他每天精力充沛、活跃度高、总是不知疲惫的玩耍和不午睡导致的(倒不是天天不午睡哈,这种事情的概率较低,多发生在周末)。
“哦,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打瞌睡呢?”我一边吃着饭,一边试着问他。吃饭犯困,又想吃又想睡,这可是一件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苦恼的事情了。
“我知道,我去外面走一走就好了。”说完,他快步走了出去,绕着外面宽敞的坝子走了两圈,感觉精神了,就又回到餐桌上开始吃饭。
这时,外婆发现他只吃饭没有吃菜,就提醒他说,“**维,你吃一点菜呀,今晚的菜这么好吃。”
孩子其实是想吃菜的,由于在打瞌睡就只顾着扒拉碗里的饭,没顾到吃菜,可外婆命令式的语气让他有些恼怒,哼了两声,表示不满。
“**维,你这样对外婆是不礼貌的。”他爸爸直呼其名指责他的行为。
孩子有些生气了,眼睛扫向他爸爸,充满挑衅。他爸爸差点就说出“你再这样我就要揍你哦”这样的话时,旁边的王叔插话了,“把你的那份菜给我吧,我下酒,正好菜不够。”这带着玩弄意味儿的话,孩子怎么会听不出来呢,我心想,孩子该大发脾气了。
果不其然,孩子大怒,“我才不要给你吃,哼!哼!”
“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说不得你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听了爸爸的话,孩子委屈的看着我,眼泪在眼眶直打转。我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心里的感受,你不喜欢他们这样跟你说话。不过你好像也忘了妈妈之前有跟你说过,你也不能这样对他们说话呀,你知道的。”
孩子最终没有哭出来,听我说完话,他觉得有人理解他了,就马上开始认真吃饭和吃菜,不再纠缠刚才的事情,比我预想的收场时间快。
孩子认同我的话,是因为我并没有加入到命令、指责、玩弄他的行列中去。我非常理解他,本身吃饭犯困的孩子是没有什么耐心的,他情绪不好,要发脾气,这时一定不能跟他对着干,要站在他的立场去思考说话。就算他做得不对,等他情绪稳定后,开开心心的时候,我们再来跟他谈这个问题,相信他会容易接受些,这一点我做得也不是很好,总是会迫不及待地给他讲道理。
但是呢,我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有改进的空间;而家里的其他人却意识不到,常常跟孩子对着干(在他们的理解里,是孩子跟他们对着干)。所以我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呀,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又要与家人沟通好孩子的教育方法。
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小小的一件事也能悟出教育心得,带领家人走上正确的教育之路虽然艰难却充满挑战,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