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老师今天晚19:30-21:00的《一线带班》直播让我感慨良多。
他从谈开学、谈家长和谈作业方面展开来分享他的经验和方法。
谈开学中非常重要的要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有以下6个方法:
1.抄写名字。
2.尽快排座位,写好座位表。
3.老师亲自发作业本。
4.请学生帮忙做事情。
5.一起吃饭,游戏活动。
6.规定每天记8个。
对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因为你要想得到他们的尊重,那你首先要尊重他们啊,记住他们的名字就是展现我们尊重的第1步。且一旦我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下次见到他一下子叫出来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备受关注,感觉到你对他的爱,那么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开学中的第1堂课要怎么上呢?
1.要不要给学生们展示完美的第一印象?王老师的建议是要我们抛弃完美的第一印象,因为这个不适合上家常课,不适合带班。可能更适合上公开课。因为代班和平时上家长课就跟与家人相处一样,是一个非常长久相处的过程,最好慢慢让他们感受到你的越来越好的过程。
2.强调这个学期最希望他们做到的两件事情。这里他提到对于我们中国现状大班额(>30人)的情况,必须要让学生守纪律,管好自己的嘴巴,否则课堂效果可能会不理想。
第2个让我感触非常深的是在他谈家长的时候说出了我之前当班主任的时候面临的一些现状。
比如我自己作为老师还是太单纯了,换一句话说,可能就是比较轴或者清高,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心愿去做一些事情。从现在开始要慢慢慢慢的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才行。
诚如管老师所说,家长即社会。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让自己工作开展更顺利,必须要提前备好课,尤其是要注意以下4类情况的家长。
1.权势的家长。
世道如此,要把他们的电话号码存起来,客气交流。
2.蛮横的家长。
之前当班主任时,有79个学生,又是接的一年级新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但也遇到过两三个蛮横的家长,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现在想想真的深深反思自己当时的做法和行为。
我确实是打心里对他们的蛮横做法感到不舒服的,然后就实事求是的在群里面沟通了,而当时那个学生家庭情况又复杂,我因此触碰了几个雷,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管老师说对待蛮横的家长要“敬”,不能硬碰硬,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像一团棉花一样让它的拳头扑空。恭敬的请他到办公室坐,请进、请用茶……。因为古人早已说过,敬天敬地敬鬼神。鬼还排在神的前面呢。遇到君子和小人,我们要敬小人君子他会一笑置之。就让我想起了古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哎……
3.特殊家庭的家长。
全高学历的,比如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太有想法和主见。
离婚的家庭,他们的学生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因为离异的一方可能会把一生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
教育观相差非常大的。
始终要铭记教育教学并非教师的一厢情愿。
第4个需要注意的家长是教师家长。
我们的名声是怎么来的呢?众口铄金这个口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那个来源是来自于内部人员。
另外一点,需要跟家长注意的就是我们要做好事前沟通,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尊重。可以提前开QQ家长会叙述观点和自己的一贯做派以及觉得重要的事情。
a.可多用表情包,微笑,鲜花,拥抱等。
b.灵活运用老照片显示出你的经验。包括各种活动的照片,比如开班会啊,考试啊,订正作业,单元考试加分券等等。
c.会用QQ但不要马上回复。
现在的现状是今天的家长无比焦虑,学生的压力负担越来越重。虽然你是好心马上回复,但是家长可能会想,教师工作真轻松啊之类的。始终记住社会是江湖,教师太单纯了。 另外注意不要打包照片,上传到QQ群,让家长下载,最好1对1发送。因为很有可能会漏掉其中某个家长或者少拍某个学生几张照片,反而让家长怨恨老师。
一般情况下不要加家长微信,就算加了也不要开放朋友圈,因为他们看到你晒的那些平时生活,可能会觉得你对学生不上心,对工作不上心,而忽略了,忘记了,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
与家长打交道是有技巧有方法的。
一定要注意:
千万不要在群里发牢骚。
千万不要在群里去争吵。
千万不要在群里干傻事儿。
千万不要在群里发,有歧义的话。
能语言沟通,尽量用语言沟通,比如打电话。很多事情没有必要去解释。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我们家”。
最后在我们关心孩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要关心到家关心孩子的目的,还必须要让家长知道并感受到。
可以借助两个表:座位表;自制的学生/三个好朋友/一些爱好的表。这样就可以跟家长有话可聊,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并且认同你觉得老师对他的孩子很上心。
还可以在办公室放零食,哄孩子,奖励给孩子。因为老师的给的东西是特别的。另外当我们吃不了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分给学生。同时在办公室换一件衣服,给感冒发烧的学生备用。家长看到你爱孩子,才会放心让你教孩子。
最后谈作业方面呢,简单介绍了转换潜能生的关键——抓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教育其实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常常吐槽教育,就像一场初恋,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学生。但是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多动脑筋,一定可以从正面影响孩子,带给孩子无限力量与可能,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