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就十二点了啊,最后一把,最后一把打完就睡”,说完就开始新一轮的匹配。夜已深,只剩下鼠标“哒哒哒”的声音。
“我x,这脸也太好了吧,再来一把”,看看手表已经十二点半,“嗯,最后一把”。不一会儿,房间再次响起有规律的“哒、哒哒”。
“我x,两点半了。兄弟们,先退了,明天见”,说完就倒床上呢喃道:“明天不能再熬夜了”。
结果这种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每次撸完之后就抱怨自己自控力差,恨自己为什么不能管住自己的双手。其实,总是在“最后一把”中循环往复这个“锅”,自控力不背。
为了了解平日理智聪明的人能多大程度上预测自己在激烈情绪状态下的态度和反应的变化,艾瑞尔和乔治勒文斯在伯克利大学做了一次关于“学生在理性状态和性兴奋状态下性交行为偏好”的实验。
结果发现参与者在性兴奋状态下被问及是否会施行某种非正常性行为,他们预测“是”的可能是他们处于冷静状态下的近两倍(高于72%)。例如在参与者被问及“是否使用避孕套”时,兴奋状态下预测“不用”比冷静状态高出25%;被问及“是否会被十二岁女孩吸引”时,兴奋状态下的吸引力程度是冷静状态的两倍。
为什么平日理性的聪明人在情绪激烈状态下不能自控?我平素自诩是个理智自律的玩家,但每当陷入游戏激情时,总是很难抽身。而且直到打开一局游戏之前我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需求:“就打一把过过瘾”,结果每次都超出预期。
我们日常强调“保持自我”,认为自我就是个人的全部,其实不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提出,个人精神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其中本我代表最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自我代表个人意识,而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
本我和超我是对立的。当本我占据上风,不由超我制约时,人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以游戏为例,当我们打算打一盘游戏时,本我就会大喊“好啊好啊”,超我喊“不要打不要打”,而自我就会出来调和,找出既能满足欲望,又不受道德准则谴责的方案:就打一把,打完就跑。结果在游戏过程中,激情带动本我逐渐占据了上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画面,一直“最后一把”,直至遭到超我的反扑。而很多人在撸完之后选择卸游戏,删片的行为就是超我占据上风的变现。
所以我们所有人,不管有多自觉,都不要低估激情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那么有人问了: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无法预知自己在激情下的思想行为,任何理智在激情状态下能起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激情发生前想好对策,而不是事后设法抱怨。
接着就要直面原始欲望了。
个别网络游戏专门为未成年人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没有身份证认证的账号一天只能在线三小时。但游戏运营商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太上心,只需百度一下,轻松验证通过。如果游戏开发者能在游戏设置中添加上“防沉迷”选项,让玩家能在冷静的情况下对游戏时间进项把控,将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例如玩家可以在打开游戏时选择相应的游戏时间,在游戏时间消耗完后,将自动退出,并在数小时内不能重新登录等。
另外,个人要预防沉迷,可以选择监督者监督或自我惩罚等方法。
监督者可以为父母或朋友同学,甚至是自己,在开始游戏前提醒监督者对自己的游戏时间进行监督,到时提醒。如果不想麻烦他人,选择自己做监督者,则可以设定游戏闹钟,并策划好游戏过后的下一件事情(比如外出和运动这类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事,避免抵触心理过强)。在闹钟响起时,超我的道德准则和替换事件的诱惑转移同时生效,作用力会较为明显。
而自我惩罚的方式则是设法给沉迷游戏的自己物质或精神上进行惩罚。例如把本月的日常娱乐资金规划出来,分为三十份。同时给每天的游戏时间进行规定,如果哪天游戏超时沉迷,那天的娱乐资金将被罚没,重新归入学习资金中。更有力的方法是将这笔资金交到父母或朋友手中,但是实施起来会相对麻烦。
或许很多人认为即使了解了本我控制情绪的危害也很难去克制,没有必要去做这些无用功。但是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啊,为什么不愿意为摆脱游戏沉迷做一点点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