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梭罗
喜欢《肖申克的救赎》,就是喜欢主人公安迪对自己的那份信仰。
先说说作者斯蒂芬·金这个人吧。他先是喜欢了写作,然后赚到了钱。
在美国,每个家庭如果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另一本八成是斯蒂芬·金的作品。而当初的斯蒂芬·金,大学毕业两年后,拖家带口,好不容在高中找到教职,却入不敷出,暑假里到洗衣厂打工,老婆去当服务生,全家人住在一辆拖车里,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即便这样,斯蒂芬·金仍然热爱写作,每天一大早,就坐在打字机前写,每天至少写一千五百字才起身,花了三十年工夫,写出了四十本小说和两百多个短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发行三亿多本。
但斯蒂芬·金在《午夜四点》序言里说:“我依然喜欢好故事,爱听好故事,也爱讲好故事。但,在写这件事上,我并没有得到一文钱,正如其他自发性的事情一样,写作本身是超乎金钱之外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斯蒂芬·金在出版《肖申克救赎》这本书时,赚到了大钱。
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宣布斯蒂芬·金获得全国书奖的“终身成就奖”,理由是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惨的道德真相。”
而《肖申克救赎》就是“体现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惨的道德真相。”关于这本书,斯蒂芬·金也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书都多。”
下面就说说这部电影几点启示。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是人间至善。
安迪到了肖申克之后,对于外面的自由,他的心里始终满怀希望,这希望不仅给予自己,更给予狱友。肖申克于安迪而言就是一座冰冷的地狱,暗无天日,但因为安迪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他给肖申克的狱友们带来的也是无数的希望和美好。
有三个场面读来备受感动,这或许就是救赎的意义。
安迪在苦闷压抑的生活中冒着危险为狱友们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当美妙的音乐响在肖申克的上空,狱友们忍不住都出来了,那些平日里最愚昧最顽劣的人,在听音乐的瞬间变得如此安静,如此容光焕发,似乎感受到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而美好,那个集体仰起头听音乐的样子真是震撼。
安迪和一群狱友被点名用沥青去修监狱的房顶,安迪无意听到狱警哈力想逃税,就主动告诉哈力方法并帮助他去做,条件是给每个修屋顶的同事奖励三罐啤酒。书中这样描写:“我们坐在那儿喝啤酒,感觉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肩膀上,我们喝了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让我们感觉自己又像是个自由人,好像在自家屋顶上铺沥青、喝啤酒。”多么温暖!
安迪凭借自己的每周一信打动了州政府,州政府每年下拨的一定数额的监狱图书资金,并捐赠图书、唱机等,安迪和狱友们一起把肖申克的图书馆建成了全美最完善的监狱图书馆,大伙在一起制定书柜,整理图书,静静地阅读。这样的场景,你很难把他们与一群囚犯联系在一起。
读到这些,你会觉得安迪并不是以一个犯人的身份来到肖申克,而是以一个救赎者的身份来的,这一切,皆因为安迪的心中有一份执着于未来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不灭的希望!
坚持!坚持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十九年如一日。
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坚持,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已的救世主。
写在后面:语文是写给生活的情书。写的是文,修的是心。放在这既是追求亦是怀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写作是成就自已最好的方式。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