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量采摘野生食用菌的好季节。菌类,也就是我们乡下所说的蘑菇或者菌子。俗称菌子。
采食野生菌,很美的乡土气息,还有一点家乡的味道。
‘’处暑‘’过后,如遇下雨,林地里,田边地角,都会有许多野生菌,不知何时冒出地面来。尤其林地里,因为落叶杂草腐殖层厚,土壤水分营养好,非常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于是,那些朵朵白色、红色、黑色、花花绿绿的蘑菇,在树林里,东一片,西一块,朵形大小不一,好似围棋般。煞是美丽。阳光透过树丛,直落在林地间,还有鸟儿,在林间欢唱。
母亲告诉我,孩子,采蘑菇的季节来了,快去采些回来,我们做好吃的。我背着小背篓,自个就去自家屋后山林中,捡拾得那些许野生菌,运气好时,可以有小小的一瓷盆。差点,也是一二十来朵野生蘑菇。我是采蘑菇的小儿郎,如今想起那时的感觉,有点那么像一回事。
采回来就交给母亲。母亲一边教我认识种类,那些可以做来吃,一边将有毒害的品种扔掉,以免误事。无奈我记不起那些菌类名字。大约有青㭎菌、鸡屎菌、茶树菇等等。母亲吩咐我将菌子洗净,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弄坏我的劳动果实,尽量保持蘑菇朵形的完整无缺。母亲让我生火,她亲手下厨,为我们一家人做菌子菜。
那些野生蘑菇,可以用来红烧,清烧,也可以做菌汤,不需要太多佐料。
我记得母亲厨艺水平还是不错。只见她手脚麻利,将洗净后的老腊肉切成小方丁块,放进高温的锅里炒制,待腊肉滋滋出油,豆瓣、姜颗、八角、放进一起混炒。直待豆瓣变色,香味沁出,再将蘑菇下锅,继续翻炒。觉得大抵差不多时,适当放些开水入锅,还有大蒜一起,刚好淹住。盖好锅盖,继续小焖几分钟。母亲说,做这个菌子菜,胡椒之类,是不必放,大蒜是必须要放的,如果大蒜变颜色,就意味着此菌不能食用了。
那时,我觉得这野生的老腊肉红烧菌菜,腊肉的肉香,野生蘑菇的鲜美,简直是美味啊。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野生菌子,就是我们当地人叫三塔菇的,用来做菜,美味无以形容。以致到今,我依稀还能回味起那汤味鲜美来。
稻谷收割前,打猪草,我常在地头遇到一种菌子。 尖顶伞型,有粗有细,有刚钻出地面,也有开得很艳的。我们那里叫三塔菇。母亲告诉我,遇到此类菌,不要声张,只能悄悄地采摘,以待来年老地方又可以继续摘采。如果弄出声响,它就会隐藏起来。于是我很虔诚地,生怕来年见不到。第二年,我当真再去寻找它,可总是不会在原地,再发现它的身影。很奇怪的一种菌类。父亲说,之所以它叫三塔菇,就是它的生长地点,从不会确定固定下来。是游走的,犹如狡兔三窟。
所以,可遇不可求。要采得此类三塔菇,还要有雨后的晴天,一般都是午前碰见,属于自己的小运气。
此菌用来烧汤,那才是鲜美。依旧是母亲亲自做,几节葱苗,少许盐,就白水入锅。无需放油,生姜,胡椒等。我生火,在灶前,只等香味扑鼻。十来分钟后,锅盖揭开,一屋子都是那三塔菇的香韵。害得我是猛猛的深呼吸。母亲先舀出一点,品尝。嘴唇喒一喒,称许道:太美了!堪比鸡汤。那时物质匮乏,逢年过节时,我们才可以吃得一些鸡肉。打顿牙祭,这三塔菇菌汤,可以比拟。
父亲此时,是要喝口小酒的,就此菌汤下酒。夸我有功劳,打猪草,还捡得三塔菇。看他胡子一动一动,随着嘴唇咀嚼,细细品尝三塔菇的美味,小眼眯着,一副陶醉的样子。我赶紧又夹一根菌子,放入我的饭碗里。
后来进城,遇到有卖菌子的,也会买来做。记得有次,我从天全始阳那里遇到三塔菇菌,有二十几朵样。15元一斤,狠狠心,全部买下来。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的事吧。做了一锅菌汤,唤上兄弟一家人,只为这久违的味道。满足一下儿时的回味。
我就想起母亲,想起小时候,乡下采摘蘑菇,做蘑菇菜的往事来。
后来,有人告诉我,三塔菌,是民间俗名。学名‘’鸡枞菌‘’(Collybia albuminosa)为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是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鸡枞的烹调很多,可以单品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起来,做,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美爽,为菌中之冠!
原来如此,怪不得那时在乡下,简直觉得就是人间美味!我们很小,就品尝过各种野生蘑菇滋味啦。
在城里,我还能品得此味,也是有口福了。满满的回味……野生的蘑菇美味,让人怀念。
~應緣荼仁,2017年8月29日,随笔。